快的,宋山帶著剩下的流民,到了莊子上。盡管已經有所準備,但是突然到來的幾千人還是造成了不小的混亂。命人在莊子上的空地,建了個高高的台子,張不周帶著眾人走上高台,看著台下的流民。孤身一人者有之,拖家帶口者有之,老幼相依者也有之。張不周輕嘆一聲,讓四兄弟去維持一下秩序,保持安靜,半天總算是將流民們平息下來。只見張不周掏出一個一頭粗一頭細的鐵皮筒子,架在木頭上,對著細的那頭喊話,聲音竟然大了不少。對著讓莊子上鐵匠給打造的簡易版擴音器清了清嗓子,張不周說到︰「你們之中可能有人听過我的名字,也可能有人沒听過,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張不周,這個名字不算什麼,但是我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鎮國公、劍南道節度使張韜的孫子,而你們腳下的這片土地,就是鎮國公府的封地所在。說這些,第一是給你們吃個定心丸,讓你們知道,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只要是給莊子上出了力,做了工,就能得到你應得的。第二是告訴你們,想吃飯,想活命,想以後能夠擁有跟莊戶一樣的房屋與土地,很簡單,還是要給莊子上出力做工。我呢不是什麼善人,莊子上也不養閑人,想留在這里很簡單,用你的表現來說話。接下來,按照指示分好隊伍,跟著各自的管事走。有問題就找你的管事,要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工程中來。」
首先是張松,他所要挑選的,是木匠、鐵匠、泥瓦匠這些技術工種,尤其是識字的,他最為喜歡。莊子上多了這麼多人,按照張不周的要求,要全部登記造冊,為以後納入都安戶籍做準備,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作量,僅憑莊上原有的人手是完不成的。而莊子上的房屋還要不斷擴建,除了已經初顯規模的宿舍,還要蓋起張不周所設計的什麼食堂、浴室等等各種新奇建築。這些人聚在了陸斗的「匠」字旗下,跟著他去了專屬宿舍。
對程三民點頭示意後,程三民模了模鐵皮擴音筒,顫巍巍喊道︰「十六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青壯男子,沒有殘疾生病的,站在最左邊的旗下」。陸升扛起一面繡著「力」字的大旗,站在台下的最左側。符合條件的青壯迅速在他身後匯聚起長龍,看著人數越來越多,程三民樂得不行,笑道︰「記住,你們的管事就是我,程三民。有任何事情,都來找我。你們將會被分進房屋建造組、舊堤改造組、石料開采組、河道挖掘組等等,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兒。但是,你們所掙的工錢,也將是最高的。」
送走力匠兩大撥人後,流民中剩下的就是老幼婦女了。沒讓他們過多猜測,靳川上前說道︰「所有年紀在十六歲以下的孩子,只要到了蒙學年齡的,都到「學」字旗下去列隊。」流民中議論聲頓起,本以為是來做工的,听台上老爺話里的意思,還要讓孩子們去讀書,是不是听錯了。看眾人不敢相信,靳川又重復了一遍,只是隨著時間過去,程耳的身後雖然有不少人,但全都是男孩子。靳川看人差不多了,正要帶人走,張不周走上前來,喊道︰「是所有十六歲以下的孩子,不是十六歲以下的男孩子,那些幼女為何不去列隊?」
此言一出,不光是台下的流民,就連靳川也詫異不已地趕緊拉著張不周小聲說道︰「張公子,您之前說讓這些流民後代進入學堂,我們已經覺得是仁至義盡了。男孩子就算了,我朝有科舉一途,將來說不準有天賦高的能鯉魚躍龍門。可是這女孩子,讀書又有何用呢?」
張不周道︰「靳大人,我曾听聞這麼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這句話的意思很好懂,這文中的少年二字,可曾標出男女之別嗎?別的地方我管不著,可是在張家的莊子上,無論男女,只要尚在學齡,就該進學堂去讀書。這花費嘛,全由我來出。學堂上的先生若不同意,我會親自去說服。」
靳川不好再說什麼,只能依言喊出,台下的流民一陣躁亂過後,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麼的女孩子都歡呼著跑向程耳身後的隊伍。張不周在台上看得笑了。
程耳帶隊走了,這些孩子要帶往張不周指定在莊子上學堂附近新蓋的宿舍。按照張不周的設想,這些孩子都要送進張二良的學堂,教書先生不夠的話,就再去請幾位。對于張三恭之前所說的讓他們也去勞作的提議,張不周嗤之以鼻,一群小孩子,能干什麼。萬一傷了踫了,得不償失。
最後剩下的人,只有蒙學還尚早的孩童,上了年紀的老人,和一些婦女。這些人眼看著其他人被挑走,只剩下自己,再想想好像沒什麼活計了,漸漸不安起來。幾個婦女湊到最前邊,壯著膽子問大老粗李嗣業,「小哥,你那旗上是什麼字,給我們說說唄。」
李嗣業平日里性格彪悍,面對敵軍和刺客面不改色的他,此時被幾個婦女弄得面紅耳赤說不出話來。張不周嘿嘿一笑,上前說道︰「有技術的、有力量的、有前途的都已經被挑走了。他們要去做的,是修堤建房開河讀書這樣的大事。但是,不要以為你們被剩下來,所要做的事情就不重要了。人活在世,離不開衣食住行四字。常言也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我們要做的,就是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後勤工作。」
台下的流民議論起來,不明白後勤是什麼意思,不過衣食住行是听懂了的。
張不周也不過多解釋,李嗣業拉開大旗,「後勤」兩個大字隨風飄揚,浩浩蕩蕩的隊伍揚長而去。
都安縣的問題,除了人口少以外,最重要的是生產方式落後,生產效率低下。為了有效扭轉這個局面,張不周決定,除了住宿上采用大通鋪以外,在生產資料的管理上采用生產隊模式,將所有人力資源、糧食、物料等等收歸莊子上公有,集中分配使用。在吃飯上要采用自助式食堂制度。根據程三民的反饋,時間緊任務重,那麼晝夜不停,采取十二時辰無休,每四個時辰為一班崗的三班輪換制,很有必要。而為了滿足這種工作制度,就要保證食堂可以全天候開放,隨時都能用餐。因此,對于四十歲以上的女子,張不周將其定在了食堂大媽的崗位上。從生火到洗菜,從切菜到做飯,每個崗位上都留夠了充足的人手。
而年輕的女子,則要承擔起看管學齡前的兒童和喂養禽畜的工作,晚上還有負責縫制衣物和鞋子。人口激增,除了糧食的需求上漲以外,肉禽魚蛋等等葷食的需求也會上漲。張不周命人建造了大型的養殖場,將全莊的禽畜集中起來飼養,同時讓三叔收購幼崽帶回來,這樣可以保證莊子上的產出與消耗。
至于老人,張不周則是安排了上山撿柴的工作。除此之外,即將要開的浴室,也為他們留了工作崗位。想想前世在東北當兵時候經歷過的搓澡,張不周甚至有點迫不及待了。
從青城山上到都安縣城,短短路程師徒五人卻用了正常三倍的時間。倒不是遇到了攔路的山匪,而是無為道人每路過一個村莊,都會被盛情招待。作為巴蜀一帶的活神仙,無為道人受歡迎程度是遠超幾個徒弟想象的。跟著一起混了幾頓豐盛的農家美食後,幾個徒弟也幫著無為道人一起,幫村民們看起病來。都是些常見的小毛病,只是相比于村子上的赤腳大夫,顯然還是師徒幾人的話更讓人信任。只要從無為口中听到一句無事,便好像病都消了一樣。
走走停停,都安縣城近在眼前。曾經和師父一起下山來過的不明看著眼前明顯和記憶不同的場景,聯想到三年前的戰事,心中生起一陣悲涼。將故事講給其他幾人听後,無為道人抖了抖拂塵,帶著幾人一起,整理衣冠。沒有擺什麼豐盛的祭品供桌,也沒有敲鑼打鼓和手舞足蹈,只是面容肅穆,簡簡單單的念了一段《青雲經》。
時值傍晚,無風也無雨。只是在天光的消沉處,殘陽如血,如泣如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