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楚懷王的正式認命還沒有來,但是項羽這個假上將軍也已經提前進入角色了,連他自己都沒想到,發布的第一條軍令竟然和那個宋義的親信吳有才有關。
這家伙竟然主動找到項羽,強烈要求讓他負責督造船只一事,項羽一想渡河的船確實不夠,再加上宋義的人馬也需要安撫就同意了。
另外,全軍上下都接到了項羽的戰備通知,只等上將軍任命一到就立刻發兵,和宋義的畏戰不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楚軍上下也是軍心振奮。
項羽不能不急,宋義掛了,援救巨鹿的擔子自然壓到了他的肩上,各路諸侯軍暫時是別想指望了,所以項羽只能用手上的十萬楚軍和剩余的趙軍面對四十萬秦軍精銳,越早出兵趙軍殘存的戰力越強。
講真,楚軍在安陽停留這四十多天也並非一無是處,宋義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偵查敵情,巨鹿各方軍隊的動向盡在楚軍掌握之中。
趙國兵敗邯鄲之後,趙王歇和相國張耳逃進巨鹿城中,由趙將李齊率三萬余人把守城池。大將陳余率領殘部六萬余人駐扎在巨鹿城北,不敢與秦軍交戰。
燕、韓、魏等諸侯軍在陳余大軍的旁邊高築壁壘,齊國的真正主宰田榮因為和趙國關系鬧得很僵,又因和宋義暗中交易之事未定,故此大軍一直停留在齊國濟北,並沒有前往趙國的意思。
秦軍方面,王離的十萬大軍駐扎在巨鹿東北,一來牽制北面的陳余和各路諸侯軍隊,二來防範東邊的齊國從平原津渡口或者從漳水逆流而上增援巨鹿趙軍。
章邯的三十萬刑徒大軍留守棘原大糧倉五萬,二萬負責運糧,另有八萬由董翳率領圍攻巨鹿城。
章邯和司馬欣率領十萬大軍駐扎在巨鹿之南居中策應,防範楚軍和齊軍的同時還可以保護運糧甬道,修造攻城器械,並且隨時替換攻城疲勞的軍隊。
另外,還有五萬兵馬防守白馬津、館陶和平原津三個黃河渡口,同時監視楚軍和齊軍的動向。
其中白馬津因為是秦軍重要的運糧渡口,所以守軍最多,約有兩萬五千人。
館陶距離巨鹿和安陽最近,防守兵力次之,約有兩萬。
平原津遠在齊國境內,距離安陽和巨鹿都很遠,防守兵力最少,只有五千,但是王離的騎兵部隊也可以快速增援。
項羽對照著地圖看完一卷卷的戰報,頓覺頭大如斗,尼瑪,這章邯排兵布陣也太厲害了吧?
且不說進攻方面如何,單單是這防守就夠楚軍頭疼的了,想過黃河都不容易啊。
古代這小木船不比現代的登陸艦艇和兩棲坦克,而且也沒有艦炮和空軍掩護,在水里那就是靶子。更關鍵的是秦國的水軍實力極強,怕是沒等楚軍靠岸,小船就已經翻了。
歷史上項羽破釜沉舟的地點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在黃河岸邊,另一種是巨鹿旁邊的漳水。
不管是在哪,破釜沉舟都是渡完黃河之後的事了,也就是說項羽過黃河並沒費什麼力氣,可是他究竟是怎麼辦到的呢?章邯的五萬守軍可不是擺設啊。
這三個渡口平原津最容易奪取,但也就只能是讓楚軍順利渡過黃河,戰略意義幾乎沒有。
若是十萬楚軍都從平原津渡河,章邯不可能沒準備,十萬人渡過黃河的時間足夠章邯調兵遣將了,雙方的大決戰也將在楚軍渡河之後展開。
屆時楚軍不僅要破釜沉舟,而且還要背水一戰,同時面對章邯和王離兩路大軍,稍有差池就全軍覆沒了。
館陶比平原津難打得多,但是戰略意義也就僅在于離巨鹿和白馬津都比較近,也正是因為如此,館陶其實也不好打,兩萬守軍加上秦軍水師協防,再加上巨鹿秦軍的增援,楚軍要是能打下來還不如直接打白馬津呢。
如果奪取平原津的難度是簡單,奪取館陶的難度是困難,那麼奪取白馬津的難度簡直就是地獄深淵級。
東郡白馬津南北兩岸的渡口都在秦軍的控制下,陸路不通,若想奪取北渡口必先奪下南渡口。
雖然章邯沒有派兵駐守白馬津南渡口,但那里卻是東郡秦軍控制的區域,楚軍若想進攻白馬津南渡口只能從濮陽、城陽、定陶、開封、陳留和滎[x ng]陽任意兩城的中間穿過去。
一旦戰事膠著,楚軍無法迅速拿下白馬津,這幾座大城的秦軍援兵頃刻將至,楚軍去少了就是羊入虎口。
若是十萬大軍都開去白馬津,奪下南渡口自然不成問題,但是之後呢?
再想靠人數過黃河打北渡口就不行了,因為楚軍沒有那麼多船,而且就算有那麼多船,渡口的河面上也擺不下,就算能擺下,攻下了白馬津北渡口,可能章邯的大軍也已經等在前面了,又是背水一戰……
當然,若是項羽真把十萬大軍都開去白馬津,那還不如先把濮陽給打下來,這座城不僅是東郡的郡治(相當于省會),而且離白馬津也很近。
打下濮陽,白馬津南渡口唾手可得,而且將牢牢的掌握在楚軍手中,屆時再根據戰局變化選擇渡河的時機和地點也是可以考慮的,只不過用的時間比較久,也不知道巨鹿那邊頂不頂得住。
不過,東郡的郡治哪那麼容易攻克,城池堅固兵精糧足,又有其他幾座城和河北秦軍援救,比坑死項梁的定陶還要難打。
現在的東郡郡守可是牛的很,因為碭郡大部被楚國佔據,故此剩下的城池都並入東郡,統歸東郡郡守管轄,實力不容小覷。
如果項羽沒記錯的話,歷史上記載的東郡郡守可是和劉邦大戰了好幾場,雖然秦軍敗了,但是劉邦也就攻下了其中兩座城罷了,而且還是最破的兩座城。
若是劉邦肯幫忙,攻打白馬津和濮陽或許能容易一些,但這是不可能的,項羽也不屑請他援手。
大不了就直接在平原津破釜沉舟,六萬精銳置之死地而後生,沒準就真如歷史上記載的那般以少勝多創造奇跡了呢。
當然,若是能想到更好的辦法,項羽是絕對不會冒這個險的,他現在不僅有範增,而且還有韓信。
只不過,這位剛剛完成了史上第一兵書《項子兵法》的項子大人,非要捍衛自己主角的榮譽,靠自己研究出一套可行的戰術來。
本以為寫了項子兵法,自己實力大進,應對巨鹿之戰應該沒什麼問題了,結果卻是連河都過不去。
果然,想亮瞎範增韓信等人的鈦合金眼沒那麼容易啊……
項羽苦笑著揉了揉頭,還是出絕招放軍師好了,沒準當年項羽就是這麼辦到的。
不過話說回來,那八萬攻城的秦軍可以和章邯的十萬預備隊替換休息輪番攻城,這種情況下巨鹿都能守得住,那個李齊確實是個人才。
提起李齊知道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他的親哥哥李牧卻是家喻戶曉,那可是真正的史詩級名將啊。
李齊雖然不如李牧,但這防守的能力確實牛的一批,只不過這位的年齡大了點,少說也得六十多歲了,不然項羽說什麼也要把他挖過來看家。
正當項羽冥思苦想之時,虞姬走過來幫他捏了捏肩膀。
「將軍,該休息了。你這樣冥思苦想也不是辦法,倒不如好好休息一下,沒準睡醒之後就有靈感了呢。」
「啊,我一會就睡。虞姬,你怎麼不好好休息呢?」
項羽雖然已經從秦霜那里得到了母子平安的肯定答案,但還是有些不放心。
「妾身吃了秦妹妹調制的藥已經好多了,總躺在床上難受得緊。秦妹妹也說過,適當的走動一下對身體恢復有好處。妾身想快點好起來,就多走動一下嘍。」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豈是想快就快的。咦?快……這倒是個不錯的點子。」
「將軍剛剛是想到了什麼好計策嗎?」虞姬微笑著說。
「嗯,差不多吧,有了一個大概的思路。虞姬你先去休息吧,我得趕快把心得記錄下來。」項羽只覺得心中豁然開朗,自己為什麼不嘗試將現代的戰術思想融入到古代兵法之中呢?
「那我就在這陪你一會吧。」虞姬坐了下來,很自然的磨起墨來。
「也好。」項羽說罷拿起了一卷情報看了看,然後就開始動筆把有用的部分記錄下來。
不過項羽今晚也只能大概寫出一個框架來,距離可執行的戰術還差的遠,需要進一步完善才行,每一個環節都要推演清楚,包括秦軍主將的應對和戰場變化等等。
要知道,這可不是搶佔一兩個高地或者是攻下某個城池,而是舉世聞名的巨鹿之戰啊,整個戰役可能包含了十幾場乃至幾十場上百場戰斗,絕非找塊空地雙方一個沖鋒廝殺一場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