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反對伐楚!」
趙鞅率先表決道。
「君上,臣贊同伐楚!」
中行寅瞪著一向跟自己對著干的趙鞅,心里是怒火中燒。
他早就對這個年輕有為,銳氣正盛的趙鞅心懷不滿。
「君上,臣也贊同伐楚!」
「附議!」
「臣反對!」
晉國六卿當中,中行寅、範吉射、智躒三人,沆瀣一氣,而且都收了伯的重金賄賂,故而贊同晉國聯合諸侯,一同伐楚的事情。
至于趙鞅與韓不信,則是反對的一方,剩下一個魏侈,索性兩邊不得罪,選擇棄權。
三票贊同,兩票反對,一票棄權,再加上姬午自己都有心恢復祖宗的霸主威望,故而立馬拍板道︰「好!」
「既如此,我晉國當即刻遣使于列國,號召諸侯會于召陵,商議伐楚事宜。中行寅!」
「臣在!」
「便由你代寡人,主持此次諸侯會盟。」
「臣,遵命!」
見到晉國已經決定主導諸侯聯軍伐楚,伯終于暗自松了口氣。
……
春,二月。
吳軍在進取楚國的六邑、潛邑、英氏與城父四座城邑後,又相繼攻下養城、窮地,兵鋒直指雞父。
得益于後續補充的兵馬,此時進抵雞父的吳軍,加上徐、鐘吾二國的士卒,已經有五萬人。
楚軍一方,亦是在不斷的調兵遣將,構築營壘工事,兵馬達到五六萬人之多。
吳楚兩軍,超過十萬人的兵力對峙于雞父,大戰一觸即發。
這般規模的戰事,在整個春秋時代,都是頗為罕見的。
可想而知,這場雞父之戰,將決定吳楚兩國未來十余年的走向。
「吼!吼!吼!」
在雞父的一片曠野之上,吳楚兩軍的將士正在搖旗吶喊。
一方,是身穿緋紅色戰衣,頭戴橢圓形戰盔,手持戈矛的吳軍將士。
一方,是身穿土黃顏色征袍,頭上戴著尖頂戰盔,手持闊劍長戈的楚軍將士。
旌旗蔽空,戈矛如林。
他們組成了若干個嚴整的方陣,兵車群、盾牌陣、武士群、長矛手、長戈手等等,各種各樣的兵種,站在不同的位置。
基本上,吳楚兩軍都會將偌大的部隊,分為中軍、左軍與右軍。
方陣當中的將士,一個個都目視前方,臉上盡是肅殺的神情。
他們井然有序的站在那里,從上往下看過去,只能望見一片緋紅色的浪潮,與一片土黃顏色的洪流!
能參與這場大戰的將士,都應該感到榮幸。
因為,這一戰,注定會被載入史冊!
雙方,此刻都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想依靠強大的兵力去碾壓對方。
慶忌所在的戎車,已經疾馳到隊伍的前沿地帶,做著最後的戰前動員。
「唰」的一聲,立于戎車之上的慶忌,驟然拔出腰間的龍淵劍,指著一碧如洗的穹隆,望向對面保持著高昂戰意的吳軍將士。
慶忌大聲道︰「我大吳的將士們!今日,吾等立于此地,為國而戰,無上光榮!」
「對面,是我等的敵寇!大吳世居東隅,然歷代先祖從無龜縮自保之意,他們用自己的戈矛,為吳國開疆拓土,為子孫後代打下立足之地!」
「吾等也當繼往開來。諸君,拿起你們的武器,用敵人的鮮血,浸染我們的征袍!」
「寡人與諸君同在——」
話音一落,數萬吳軍將士頓時就跟打了雞血一般,亢奮的喊道︰「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瞧見吳軍這般聲勢,對面的楚軍將士都不禁面露恐懼之色。
不過,楚軍同樣不是吃素的。
子西見到躊躇的令尹囊瓦,不由得搖搖頭,隨即讓自己的戎車疾馳到方陣的前沿地帶,越俎代庖的進行最後的動員。
「二三子,對面,是我楚人的敵寇!」
子西拔劍出鞘,指著對面的吳軍方陣,聲嘶力竭的大喊道︰「在我等背後,是楚國的故土,是二三子的父母妻兒,父老鄉親!」
「吾等絕不可再後退一步,後退,即故土淪喪于敵手!後退,即有亡國滅種之危難!」
「大楚的兒郎們,告訴我,你們要怎麼做?」
「戰!戰!戰!」
楚軍將士大聲的吼叫著,爆發出一種強大的氣勢,十分滲人。
這個時候,他們的確已經無路可退。
再後退,楚國的故土淪喪,楚國也有被滅亡的危險!
「擊鼓!」
隨著子西的一聲令下,楚軍方陣這邊,響起了沉悶而又充滿肅殺之氣的戰鼓聲。
一眾膀大腰圓的鼓手,都光著膀子,站在戎車之上,奮力的揮舞著手中的鼓吹,敲擊在牛皮戰鼓上面,冬冬作響。
「擂鼓!」
慶忌同樣是大手一揮,讓吳軍一方的鼓手敲響戰鼓。
「冬!冬!冬!」
戰鼓聲嘹亮整個穹隆,氣沖霄漢。
听到戰鼓聲的人,心情都莫名的振奮、緊張、恐懼,各種各樣的情緒,彌散在每個人的內心。
「中軍,向前推進一百步!」
隨著慶忌的發號施令,吳軍的方陣頓時發生變化。
吳軍分為中、左、右三軍,中軍是慶忌所統率的精銳,清一色的吳軍銳士,包括陷陣營、虎賁軍、羽林軍在內,整整二萬名將士。
此刻,在慶忌的命令下,令旗招展之間,訓練有素而又經歷過戰火淬煉的吳軍將士,立刻就踏著整齊劃一的步伐,亦步亦趨的向前推進。
「風!大風!風!大風!」
吳卒們大聲高喊著,為自己壯膽。
最前面的盾牌手,高舉盾牌,作為第一道防線,所有的盾牌都幾乎毫無縫隙的貼合在一起,給人一種巨大的壓迫感。
盾牌陣之後,則是弓弩陣,配備著床弩、鐵胎硬弓與手弩的弓弩手們,都手持弓弩,背負箭囊,腰間還別著一口闊劍,緊緊的跟在盾牌陣的後邊。
弓弩陣之後,是慶忌所在的中軍大 。
大 兩側,左邊是一手持盾,一手拿劍的武士,他們穿著輕便的盔甲,個個身材魁梧,善于短兵相接。
右側則是整整五百乘的兵車,兵車上有戟手、弓箭手與御者。
在武士與戰車群的後邊,則是跟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戈手與矛手。
緋紅色的旌旗搖曳之間,吳軍的武士每走三步,都同時將劍敲擊在盾牌之上,發出十分清脆的聲音,十分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