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卿,以宗室女聯姻吳國,可否?」
齊侯杵臼的內心,對于慶忌還是有些抵觸的。
不是杵臼瞧不上慶忌,瞧不上吳國,而是杵臼真的擔心,慶忌此人靠得住嗎?
誠如田乞所言,慶忌是虎狼之君,一代雄主,有朝一日吳齊兩國關系破裂,嫁到吳國的貞姜又將何去何從?
「國君,若以宗室女嫁予吳君,恐不見誠意。」
田乞苦口婆心勸道︰「齊國的大敵是晉國,吳國的大敵是楚國,唯有齊吳兩國聯合天下諸侯,方可與晉、楚相抗衡。」
「國君若想當上名副其實的方伯,號令天下諸侯,也唯有極力籠絡吳國方可。」
「唉!也罷!」
杵臼嘆了口氣,道︰「田卿,此事便交由你全權處置。」
「諾!」
現在的杵臼,對于田乞十分的看重。
畢竟是一起共患難的人,田乞還曾在杵臼將要餓死的時候,割下自己身上的肉來喂養杵臼。
這份恩情,杵臼又怎敢忘卻?
……
吳王慶忌八年,即公元前506年,三月。
吳軍大舉進攻楚國睢水之地,攻取多座城邑,並陳兵于宋、陳兩國之邊境,遣使于宋、魯、衛、陳等國,要求其國君參與薛地之會。
倘若吳人要求宋、衛、魯等國承認慶忌的方伯之名,諸侯們定然不可能答應。
因為區區數萬兵馬,這些中等國家是絲毫不懼的。
但,偏偏吳人名義,是尊齊侯杵臼為方伯。
這就讓他們不得不掂量一下,自己的國家是否能經得起吳齊兩國混合雙打?
吳國且不說,齊國是為東方大國,距離中原諸國較近,一旦交惡,那可是得不償失的!
當睢水之地全部淪陷的消息傳回郢都,楚王熊軫震怒。
楚國朝野上下,亦是義憤填膺,一片嘩然。
大殿之上,楚王熊軫氣急敗壞的道︰「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
「吳蠻子欺人太甚,奪我楚國睢水之地,欺楚無人乎?」
「大王息怒!」
群臣都只能請熊軫稍安勿躁。
冷靜一些!
其實,不怪熊軫這般惱火。
這一次的諸侯聯軍伐吳,雖是楚人在背後扇風點火,尋思著能不能趁機漁利,但,盟主可是齊國!
吳人不去找齊國的麻煩,專門跟楚國對著干,熊軫豈能不氣?
柿子挑軟的捏嗎?
「發兵!寡人要發兵攻吳!奪回睢水之地,給吳人一個教訓!」
熊軫一時間氣上心頭。
這時,一向具有大局觀的左徒子西,不得不硬著頭皮站出來道︰「大王息怒。臣以為,我楚國當前切不可發兵攻吳,更不能與吳國交惡!」
「為何?」
熊軫憤憤不平的道︰「吳人一而再,再而三的伐我楚國,攻我楚地,殺我楚兵,掠我財貨,奪我子民!」
「若不給吳人一個深刻難忘的教訓,吳人焉能長記性?」
「若吳人步步蠶食楚地,我楚國這方圓數千里之疆土,幾十年後,又能剩下多少?」
道理是這樣的道理,誰都懂。
但,熊軫畢竟是年少,意氣用事!
為人君者,最忌諱的莫過于此等意氣之事!
只見子西一臉沉痛的神色,說道︰「大王,吳人霸凌我楚國,固然當討伐,然我楚國今有可戰之兵幾何?」
「楚國與吳國連年鏖戰,窮兵黷武,國內早已疲敝不堪。若此時出兵攻吳,恐正中慶忌之下懷!」
「臣听聞吳人準備在薛地大會中原諸侯,慶忌似有霸主之志,乃竊居方伯之位也。」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
一听這話,熊軫不禁嗤笑一聲,道︰「慶忌當真是膽大包天。區區吳國,兵力雖盛,然底蘊遠不及晉、楚、齊,齊國都不敢自尊方伯,慶忌怎敢?」
「吳人這般妄自尊大,便不懼晉人征討乎?」
問題來了!
子西當即道︰「大王所言甚是。慶忌妄自尊大,必將自食惡果!」
「晉人絕不會坐視不管吳人稱霸中原,使中原諸侯南向,是故慶忌此舉是在引火自焚!」
「臣建議,大王可遣使于新田,游說晉君及六卿,使其對中原的吳軍反戈一擊。」
「由此,犯了眾怒的吳國,未嘗不會被晉齊兩國攻之,就此滅亡或一蹶不振,也不在話下!」
聞言,楚王熊軫信以為然的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吳國若是聯合中原諸侯一起對付楚國的話,楚人自然畏懼。
但,晉人焉能隔岸觀火?
自晉文公以來,晉國的霸權延續了一百多年,十分牢固,牢不可破。
除了偶爾跟楚國拉扯一下,中原諸侯一向以晉國為霸主。
現在慶忌要跟晉國搶奪霸主之位,這不是在對晉國霸權的挑釁嗎?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晉國的絕不會坐視不管的!
……
四月初,薛地之盟正式召開。
參加會盟的,有吳、齊、宋、衛、魯、蔡、徐、鐘吾、滕、薛、邾、莒、郯、曹、陳、頓、許,共十七個國家的國君!
這次的會盟雖是吳國發起的,但主持者,卻是齊國的新任相國——田乞。
名義上,這是一次弭兵之盟,實則是慶忌為了脅迫諸侯尊齊國為方伯,將齊國拉下水,繼而攪渾中原的這趟水而已。
薛城郊外,河畔邊上,一座巨大的四方台已經拔起而起。
附近盡是披堅執銳的士卒,他們身穿不同顏色的衣甲,邊上插著形形色色的旌旗。
如眾星拱月一般,拱衛著四方台上的人。
四方台上的人,無不是國君或上卿級別的大臣。
「此番諸侯會盟,要解決之事甚多。」
慶忌環顧四周,看著坐在四方台上的諸侯們,緩聲道︰「寡人誠邀二三子聚于薛地,實為共襄盛舉!」
「鐘吾君、蔡侯、徐君。」
「寡君在!」
被叫到名字的蔡侯申三人,立馬就站起身。
那個模樣,根本不似一國之君,反而像是慶忌的臣子一般。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作為南方的國君,在地緣位置上,蔡國、徐國和鐘吾國,是更偏向于吳國的。
「寡人先前允諾過,攻取楚國睢水之地後,會讓吳、蔡、徐、鐘吾四國瓜分。現在,正是寡人兌現承諾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