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宋公,外臣此來,正是為告知南子公主之去向。」
伯起身哈哈大笑道。
見到子欒盡是疑惑的神色,伯緩聲道︰「宋公,實不相瞞,外臣還要告知宋國一樁天大的喜事!」
「喜從何來?」
「吾主與南子公主已喜結連理,成百年好合,發于情,不止于禮,彼此愛慕。望宋公能成全,順水推舟,使吳宋兩國聯姻,豈不美哉?」
一听這話,子欒禁不住臉色一沉。
忽明忽暗的。
慶忌竟然已經染指南子的清白之身?
這是讓子欒難以接受的。
子欒雖不是一個迂腐之人,但,南子好歹是他的掌上明珠,是宋國的公主,怎能這般不知潔身自好,將自己的清白之身交給慶忌?
荒唐!
慶忌也是一個衣冠禽獸,竟然能對南子下手……
子欒在心里已經將慶忌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但,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慶忌與南子的事情,注定不會是私事,而是吳宋兩國之間的邦交大事。
過了半晌,子欒這才回過神來,臉色不太好看的道︰「廷尉,如此說來,南子是在吳君之處?」
「正是。」
「宋吳聯姻,茲事體大,寡人且不敢擅專。請廷尉予寡人幾日時間好生考慮。」
「好說。」
子欒一時間是不能消化這件事的。
等伯離開後,子欒又命人找來上大夫樂祁。
「慶忌!匹夫豎子!我宋女焉能嫁此虎狼之君!」
對于慶忌這種先上車後補票的做法,子欒顯然是深惡痛絕的。
所以在樂祁面前,子欒禁不住大發雷霆,痛罵慶忌。
「國君息怒。」
樂祁忙道︰「國君,依臣之見,宋吳兩國聯姻,未嘗不可。」
「甚麼?」
子欒瞪著眼楮道︰「我堂堂宋國的公主這般高貴,焉能嫁給慶忌一個蠻夷之地的國君?」
說到底,子欒還是看不上慶忌。
雖說慶忌的文治武功,雄才偉略是有目共睹的,不失為一代雄主,跟齊桓公、晉文公他們相提並論都不落下風。
而且,吳國也是一個幅員遼闊,兵精糧足的國家。
子欒瞧不上慶忌,瞧不上吳國的緣故,都是在自視甚高……
樂祁苦笑一聲,道︰「國君,事已至此,恐只有宋吳聯姻,才是上上之策。」
「論出身,慶忌也不差。慶忌的祖上是吳太伯、古公亶父,周文王尚且為吳太伯之佷!」
「吳國雖是子爵,然其不論是疆域,還是兵馬、人口,都遠在吾宋國之上,國君又何以摒棄?」
子欒也是一時間被憤怒沖昏了頭腦。
被樂祁點撥後,這才回過神來。
的確!
宋國根本惹不起吳國!
子欒氣就氣在,慶忌「糟蹋」了南子,讓宋國蒙羞受辱!
「宋吳聯姻……樂大夫,寡人已經打算將南子許配給衛侯,已致書,現在反悔,恐怕不妥……」
子欒並不想成為言而無信之人。
對此,樂祁只能苦口婆心的道︰「國君,衛侯豈能與吳君相提並論?衛國之國力,比之吳國更是相去甚遠!」
「衛侯可能不在意南子公主非清白之身,然,吳人若以此為由,出兵伐我宋國,國君又將如何自處?」
子欒聞言,暗暗思襯一下。
的確是這麼一回事!
他不敢保證,自己若是拒絕吳國的聯姻之請求,慶忌惱羞成怒之下,會不會發兵攻宋。
畢竟,孫憑、孫武所率領的吳軍,還屯駐在宋國的邊境。
……
五月,慶忌班師回朝,返回吳國都城金陵,同時迎娶南子、姜月顏。
二女一個是宋國的公主,一個齊國的公主,地位都不低。
慶忌的後妃中,王後與三夫人之位已滿,只能讓南子、姜月顏二女為「嬪」。
吳國的後宮制度,與周王室一模一樣。
帝王立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女御,以充任內宮的各種職責。
值得一提的是,姜月顏在歷史上也是一個有名的美人——
貞姜!
原來的貞姜,應該是嫁給楚昭王,也就是楚王熊軫的。
貞姜在歷史上還留下了一個「貞姜待符」的典故。
楚昭王到外面去游玩,留貞姜在漸台上。
並且和貞姜約定,假使楚昭王傳喚,必定有信符來的。
未曾想,那里發了大水,差不多要將漸台淹沒。
楚昭王就派人去迎接貞姜,可是忘記拿了信符。
貞姜不肯出去,派來的人說︰大水要浸沒漸台,假使我再回去拿信符來,恐怕來不及。
貞姜道︰我曉得出去必定活了性命,留在這里必死無疑,然而我違背了約定的去求活,那還不如死的好!
派來的人听得這樣說,就回去拿信符。
等到拿來,水勢已經大漲。
那個台已經崩壞,貞姜竟因此溺死!
楚昭王非常可憐貞姜,因為她是守信死的。
就給她的謚號為「貞」!
姜月顏就這樣被稱之為「貞姜」。
這就很離譜!
但,這便是春秋時代人們的價值觀,男女都一樣。
如貞姜待符一般的,還有「尾生抱柱」。
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他們都堅守信約,至死不渝或固執而不知變通的守信,怎能不讓人唏噓?
慶忌一口氣娶了南子和貞姜,算是徹底截胡,把原來應該是衛靈公、楚昭王的寵妃給搶了!
滋德殿內,慶忌正在一如往常的批閱奏疏。
太宰季札、右丞相計然二人求見,並遞上一道探報。
「大王,晉國欲在平丘召開會盟,且廣邀天下諸侯參與。晉國的使者也即將抵達金陵,不知大王打算作何應對?」
季札憂心忡忡的詢問道。
對于晉國召開平丘之會的事情,慶忌早就通過黑冰台了解到,且已有了應對之策。
薛地之盟上,諸侯尊齊侯為方伯,這就導致晉人無法忍受。
雖說此時的晉國,國君大權旁落,由六卿輪流把持朝政,但是踫上這種挑釁晉國霸權的事情。
晉國上上下下是能夠做到一致對外的。
晉國的霸權不容挑釁!
這一回的平丘之會,就是晉國在試探天下諸侯的態度。
要麼晉國,要麼齊國,諸侯們必須要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