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後季向慶忌舉薦季札為太師,來指導諸公子的學業,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因為慶忌的十多個兒子,有幾個已經到了啟蒙學習的時候。
若是能由季札這樣的正人君子,有上古先賢之風的人來教導他們,那是再好不過!
慶忌暗暗思襯片刻,終于微微頷首。
「善。」
原本,慶忌還打算將自己最頑劣成性的兒子吳熙,流放到民間幾年,磨礪一下。
如果能有季札這樣的人負責教導,言傳身教之下,想必一定能改變一下吳熙的性格!
……
朱方是春秋後期江淮流域的重要城邑。
公元前545年,齊國的慶封在政治斗爭中失敗而奔吳,吳王「予之朱方」,把朱方這塊地方作為慶封的采邑。
過了七年,楚率諸侯聯軍伐吳,攻取朱方縣,可見那里又是吳楚兩國相爭的重要戰場,一度為楚所攻克而佔領。
朱方還是吳國較早推行縣制的地方。
在慶封奔吳以前,吳國早就在那里設縣。
春秋時期各國對于別國來奔的亡臣,一般都安置在邊境地區,以作為抵御鄰國的屏障。
如楚申公巫臣奔晉,封地邢丘,為晉國南部邊境。
又如吳二公子掩余、燭庸奔楚後,楚人「使居養」,在楚東北邊境。
那這慶封是何許人也?
他跟「崔杼弒其君」當中的崔杼有極大聯系。
當年崔杼和慶封都是齊國的大夫,兩人聯合弒齊莊公,共立齊靈公的幼子杵臼為君,就是齊景公,也就是現在的齊侯。
崔杼自立為右相,慶封為左相。
齊侯年幼,崔杼專橫,獨攬朝政大權,威震齊國。
慶封心懷嫉妒,想殺崔杼以代相位。
這時崔杼家中鬧起廢長立庶的家事,慶封乘隙誘引崔氏子弟,自相爭奪,並以精甲兵器,幫助崔杼的嫡子崔成、崔疆刺死主謀的家臣東郭偃和棠無咎。
崔杼大怒,急忙往見慶封,哭訴家中發生的變故,慶封佯裝不知,命令家臣盧蒲蔽帶領兵馬前往,抄殺崔氏妻妾兒子全家。
所有車馬服器,也都搜取無遺,又燒毀門戶房屋,然後帶崔成與崔疆的首級,來回復崔杼。
崔杼見兩個兒子的頭顱,既悲又憤,向慶封再之稱謝,登車回到家中,已是家破人亡,才知被慶封所害,悲痛至極,自縊而死!
慶封最後的下場,跟崔杼差不多。
在慶封獨攬大權後,他的親信盧蒲癸和王何都叛變,討伐慶封,後者無奈之下,只能投吳。
當時的吳王夷昧把朱方這塊地方作為慶封的采邑,給他高厚的俸祿,使他如同在齊國時一樣的富有。
但,好景不長,楚軍攻佔朱方縣後,慶封全族,都被楚人全部誅戮。
這可真是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此時慶忌來到朱方縣,目的是為了視察一下當地的造船業。
朱方這個地方,原本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十多年前,更是吳楚兩國鏖戰的地方。
只可惜,隨著吳國的疆域越發的廣袤,朱方縣也成了吳國的本土,距離都城金陵並不算太遠!
所以,慶忌就將吳國最大的造船廠設置在朱方縣,不惜花費重金,找來列國一大批的能工巧匠,讓他們在朱方縣安心造船,研發出最先進的戰船!
「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大王萬年!吳國萬年……」
慶忌在治粟內史範蠡以及左丞相文種等群臣的陪同下,登上了一艘高大而堅固的樓船。
慶忌此刻穿著一襲緊身的武士服,以紫金冠束發,端的是相貌堂堂,英武不凡。
他站在樓船的前端,雙手叉腰,意氣風發的看著對面等待自己檢閱的舟師。
吳國的舟師將士,跟普通的吳軍將士一般,穿著緋紅色的戰衣,只是一般不會穿戴盔甲,很少帶著武器,最多就是在腰間別上一柄青銅劍。
因為他們充其量就是水手,沖鋒陷陣的事情輪不到他們!
而在這個時代,一般的水戰極少發生。
蓋因戰船一般都是用來運輸兵馬或者糧秣輜重的,真正意義上,用戰船與戰船火拼的戰役,少之又少!
吳國地處江南,水網密布又靠近大海,大力發展造船業,那是理所應當的!
「擊鼓!」
隨著在一側的將領一聲令下,鼓聲陣陣,沉悶而又充滿肅殺之氣的戰鼓聲,立馬就將戰船上的士卒斗志完全調動起來。
這只是一場軍事演習,但是在吳王慶忌的檢閱之下,吳國舟師的將士,都紛紛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吼吼吼!」
喊聲沖天。
氣沖霄漢!
只見一艘又一艘的巨大艦船航行起來。
自慶忌繼位後,就有意大力發展吳國的造船業,甚至使戰船不再局限于內河,而是能在大海上航行!
在慶忌的一再要求下,朱方船舶司的工匠們,也都精益求精,終于打造出了能讓慶忌稍微滿意的戰船。
煙波浩渺的大將之上,整整八十艘巨大戰船來回巡弋。
此時,吳國的這些戰船長二十二丈,寬十丈左右,跟同時代的其他國家的戰船比起來,真的是猶如龐然大物一般。
要知道,吳國的戰船分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幾大類。
以前吳國的大翼「廣一丈五尺二寸,長十二丈,客戰士二十六人……凡九十一人」。
三翼是吳國內河水戰中的利器,大翼是利器之首,船型瘦長,槳手多,速度快,是一種快速戰船。
突冒是一種船首裝有沖角的攻擊戰船。
樓船體型高大,是水戰中的主力艦!
橋船是水戰中的小型戰船,靈活輕快,水戰中常打頭陣。
此外,吳國還有君王乘坐的裝飾華麗的樓船,是水戰中的旗艦!
而現在,在慶忌的要求下,吳國戰船的體型,翻了一倍左右!
足以笑傲天下!
可能做不到跟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那些寶船的規格,但是在近海航行則是完全不成問題。
後期,慶忌還會追加對造船業的投入,以便于研發吃水量更大,能真正支持遠航大海的戰船!
也就是繼續加大吳國戰船的噸位,以及卓越的航海性能,不斷優化!
文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