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食鹽之利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吳國生產的食鹽,競爭不過齊國生產的食鹽,情有可原,但是在慶忌看來,這種局面必須要扭轉過來。

首要的,就是食鹽的產量以及質量!

所以這制鹽之法一定要改改,一定要大量生產出來,且能保證質量上乘方可!

旋即,慶忌又詢問那個作坊的主事官吏,道︰「除煎鹽法,作坊就不能使用別的制鹽之法嗎?」

主事官吏回答道︰「大王,古往今來的制鹽之法就幾種,無非是煎鹽法、日曬法、海水制鹵之法,後兩者,此前也有人嘗試過,但都無疾而終。」

「爾等便沒有考慮過用別的方法?創新制鹽之法?」

主事官吏啞然失笑道︰「大王,這煎鹽法、日曬法和海水制鹵之法,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已有千百年之久,似乎沒有其它過濾食鹽的方法了。」

聞言,慶忌搖了搖頭,這些官吏實在是過于按部就班。

不過這也難怪,思想的源泉來自于生活,古人之所以能有如此奇思妙想。

歸根結底,其實是順應時代的需求,就像道家所的順其自然一樣,不過還需改進。

就慶忌所知道的,日曬法就是陽光曬制,沒有經過用柴火煎煮的階段。

它早期的生產方式是︰日曝曬,自然結晶,集工撈采。

但這種方法,顯然不適用于大量生產,而且生產出來的食鹽質量堪憂。

這時,旁邊的範蠡試探性地問道︰「大王,難不成大王有更好的制鹽之法?」

「寡人知道一種五步產鹽法,可能十分適用于現在食鹽的生產。」

慶忌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人,說干就干,他將制鹽作坊里面的一眾工匠召集起來,將墾畦澆曬之法,即直到唐代才出現的「五步產鹽法」傳授給他們。

這種五步產鹽法首次出現是在晉地,後來推廣到海鹽的生產。

也就是說,這種制鹽之法適用于海鹽、井鹽、池鹽等一系列食鹽的生產!

五步產鹽法,顧名思義,就是分五個步驟生產食鹽︰集鹵蒸發、過籮除雜、儲鹵、結晶、鏟出。

蓋因慶忌不是專業的鹽匠,故而只是從旁指導。

工匠們按照慶忌的吩咐,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集鹵蒸發。

他們將鹵水(含鹽量高的水)引到到蒸發畦,蒸發數段,「一步一卡」,借太陽和風力自然蒸發。

等到鹵水被蒸發出來,成了顆粒狀較大的粗鹽。

工匠們又開始過「籮」除雜,即利用產鹽過程中結晶出來的鹽板作為「籮」,叫做硝板,它可對產鹽鹵水起到除雜和提純效果。

這第三步要做的,便是儲鹵。

工匠們將經過四至六次「籮」後的鹵水,提送到儲鹵畦渾存。

隨後鹽水這才完全結晶。

結晶池的底是平整的硝板。

在提送鹵水前,先往池中加入少量淡水,為鏟鹽節省人力,使結晶出來的池鹽同硝板的結合較疏松。

工匠們將儲鹵畦中的鹵水,灌進結晶池中,就能不斷析出飽滿亮白的食鹽。

這最後一步,便是把鹽鏟出,大功告成!

通過這種五步產鹽法生產出來的食鹽,顆粒較大,顏色純白,口感去除了苦澀。絕對比齊國的海鹽,晉國的池鹽要好上許多!

慶忌將墾畦澆曬制鹽法傳授給作坊的主事官吏,讓他吩咐鹽工去操作。

作為一個上位者自然是不可能親力親為的。俗話得好,術業有專攻。

讓一個一竅不通的人去干這種技術活,干一整可能都比不上人家干十分鐘!

那主事官吏將信將疑地按照慶忌傳授的墾畦澆曬制鹽法,命令作坊里的鹽工按部就班地去操作。

過了不到兩日,一個盛滿了顆粒較大,顏色純白的食鹽的碟子便擺到慶忌以及群臣的面前。

慶忌旋即沾了一點食鹽,嘗了一口,頓時笑得合不攏嘴地道︰「善!便是此等味道矣!」

作為吳王,一國之君,慶忌平日里所吃的食鹽,那都是上等的精鹽,經過精挑細選過的食鹽。

而現在,使用慶忌所傳授的這種墾畦澆曬制鹽法,完全能大量生產出精鹽!

在一邊的廷尉伯不愧是慶忌的專屬馬屁精,在嘗過一點食鹽後,頓時一臉諂媚之色,贊道︰「大王,此等墾畦澆曬制鹽法真乃非同凡響!足以傳頌千古也!」

聞言,慶忌擺了擺手道︰「寡人志在造福于民,功過自有後世評定,寡人又何須計較?」

慶忌的這番話說得頗為虛偽。

蓋因慶忌搬出這等墾畦澆曬制鹽法,為的,只是能讓吳國生產的食鹽在市場上全面碾壓齊國生產的食鹽,以便于吳國從中牟利,賺得盆滿缽滿!

「大王發明此等制鹽之法,乃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舉!恐堯舜都猶不及也,只此墾畦澆曬制鹽法,大王便足以與神農氏比肩耶!」

不得不說,伯拍馬屁的功夫又見長不少。

逮著慶忌的閃光點,就是一陣阿諛奉承!

不過,伯對于慶忌發明出的這個墾畦澆曬制鹽法,倒是心服口服,除了少許溜須拍馬的意味之外,更多的還是崇拜!

試想一下,食鹽乃是每個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佐料。

而慶忌改進了制作食鹽的方法,讓食鹽祛除了苦味,還能大批量地加以生產,進而壓低了食鹽的價格,讓更多的勞苦大眾都能吃的上足夠的食鹽。

這難道不是一件莫大的功德?

慶忌被伯吹捧得有些飄飄然,老臉一紅,但還能有所克制。

慶忌旋即垂詢道︰「二三子,爾等以為原來之煎鹽法與現在的墾畦澆曬制鹽法比較起來如何?」

「此乃極大之改進也!」

主事官吏垂手道︰「大王,過去的煎鹽法耗時費力,以各地制鹽作坊的生產量,一日能生產出的食鹽不足六百石。」

「然,用此等墾畦澆曬制鹽法的話,臣完全可以保證,各地的制鹽作坊每日產出的食鹽可達到一千石。」

「而且這還是保守估計的!」

這個時代,一石為後世的十公斤。

而正常來的話,一個人一要攝入六克食鹽,一頓二克,不過古代人只有一日兩餐,可能會少一點。

文學網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