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而今的慶忌,是為方伯,諸侯霸主!
即便頓國、許國還不是吳國的附庸,也不能坐視兩國被他國所吞並。
為何?
這頓國且不說,畢竟只是一縣之地,彈丸小國。
許國卻是不行,尤其是不能被鄭國所吞並!
許國是一個子爵國家,其始封之君是為許文叔。
許國是姜姓,跟齊國是一個祖先,同宗同源,為四岳伯夷之後太岳之嗣。
當年周成王大封諸侯,其中在商王朝的舊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諸侯國,和許多姜姓諸侯國。
慶忌之所以不能容忍鄭國滅許,是因為許國的地理位置很是優越。
作為「中原之中」,許國在地理位置上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
但,落後就要挨打,許國也不例外。
進入大爭之世以來,許國就如同一葉扁舟,在諸侯爭霸中風雨飄搖。
由于許國地處中原要沖,四周豪強林立,虎視眈眈。
許國只好小心周旋于強國之間,齊強時附齊,楚盛時附楚,晉來時歸晉。
即使這樣,北方的鄭國卻始終懷有吞並許國的野心。
在鄭莊公的時候,還曾攻破過許國的都城,滅了許國。
好在之後鄭國發生內亂,許穆公復建許國,從此鄭國視許國為仇敵,屢屢興兵犯許。
而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許國先後遭受侵伐十一次,其中被鄭國侵犯就有九次。
可想而知,這是怎樣的世仇!
許國無疑是一個苦逼的國家,多災多難。
飽受晉國、鄭國侵伐的許國已經痛失大片土地,無奈之下,十五世國君許靈公,把許國都城從許遷至葉,成了楚國的國中之國,完全成為楚國附庸。
即使這樣,許國仍未得到楚國的照顧,楚國不時令其遷徙。
經過這三番五次的折騰,許國已是國窮財盡,徒有虛名……
饒是如此,鄭國卻似乎還不肯放過許國。
這些年來,趁著楚、鄭兩國被吳國屢屢摁在地上摩擦,許國的國力有所恢復。
在楚國被徹底覆滅後,許國也是選擇向霸主晉國稱臣納貢,而沒有向吳國臣服。
舍近求遠?
這不是作死嗎?
隨著晉國的分崩離析,許國是注定要淪為犧牲品的。
「大王。」
治粟內史曾點向慶忌進言道︰「臣以為,可趁此機會,發兵滅陳。至于許國那邊,大王可出兵幫助許人擊退鄭師,讓許國臣服!」
「不妥!」
御史大夫範蠡立即反駁道︰「陳國相對我吳國來說,只是彈丸小國,彈指可滅。」
「然,陳國在中原的影響力不小,如若我吳國驟然發動滅陳之戰,恐怕中原列國將會人人自危!」
「在趙鞅或齊侯的攛掇下,若是諸侯聯軍來犯,動輒大戰,對我吳國絕無裨益!」
慶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而今衛國、宋國的軍隊,已經陸續撤離了曹地,而孫武所率領的三萬吳軍,還屯駐在吳宋兩國的邊境一帶,距離陳國不遠。
以孫武的能力,再加上三萬精銳之師,對陳國定然一戰而下。
但是接下來,吳國要面對的,恐怕就是中原諸侯的討伐,讓他們名正言順的來一次「尊王攘夷」了!
慶忌可以不要霸主的名號,只是豈能置國家的利益于不顧?
「不知道御史大夫你有何高論?」
曾點詢問道。
「弭兵。」
範蠡緩聲道︰「大王可以方伯之名,發號施令,在許國或頓國,大會諸侯,行弭兵之盟。」
「屆時,包括鄭、宋、衛,以及六晉等諸侯,還有一眾附庸國君,都必須悉數到場!」
「吳國需要安定,中原也需要安定!」
「善。」
範蠡的這一主張,無疑是跟慶忌不謀而合的。
現在,對于中原列國,慶忌認為只需要維持現狀即可。
吳國沒必要染指的小國,也不能容忍他國染指!
「文種。」
「臣在!」
「安排使者,傳召諸侯會盟之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
「諾!」
文種立即答應了下來。
隨即,慶忌又環視一周,看著在座的範蠡、孔丘、伯、曾點、文種和計然。
慶忌最終將目光放在了伯的身上,似笑非笑的問道︰「伯,寡人听說你近日擴建了府邸,不少的亭台水榭都如王宮的建制一般,富麗堂皇。」
「上個茅房有四個女奴伺候,吃個飯有十個女奴伺候,餐桌之上,不乏熊掌、鮑魚、鹿茸等珍饈佳肴。」
「你這日子,過得比寡人這個王更滋潤。」
一听這話,伯頓時就被嚇得額頭直冒冷汗,臉色煞白。
他連忙「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哆哆嗦嗦的向慶忌磕頭道︰「大王,臣惶恐!」
「你不必惶恐。這些都是你應得的……」
慶忌擺了擺手,道︰「伯,寡人並不介意你的生活奢靡,只是切莫窮奢極侈,以免墮了心志!」
「君子慎獨,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貞。」
「正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寡人知道,你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然,若我吳國人人都像你伯一般,聲色犬馬,縱情享樂,國家豈可長治久安,國富民強?」
聞言,伯急忙躬身道︰「大王,臣一定改……一定改。」
伯能改嗎?
慶忌對此,只是一笑置之。
伯口中所說的「改」,怕不過是表面為之。
畢竟他背地里生活如何的奢靡,別人很難知曉!
此時的伯是心有余季的。
因為他清楚黑冰台的情報網絡不止是對外,也有對內。
據說黑冰台還組建了一支秘法隊,專門處決國內對吳王不利的「叛逆」……
而且,作為慶忌的鷹犬,黑冰台的探子們堪稱是「天羅地網,無孔不入」。
在吳國,基本上不論是在坊間,還是在每個公卿大夫的家里,都會有黑冰台的密探,負責替慶忌監視群臣萬民。
這樣的黑冰台,已經跟明朝的錦衣衛大同小異。
這其實是跟慶忌的初衷相悖的。
只因這個時代,還算民風淳樸,公卿大夫們都知道禮義廉恥,忍耐克己,所以一般都會奉公守法,不敢做出魚肉鄉里,徇私舞弊的不法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