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河圖洛書

作者︰觀吾生進退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軒轅黃帝本姓公孫,稱公孫軒轅,後改姓姬,也稱姬軒轅。因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後來建都于有熊,也稱有熊氏。

其子為少昊,曾孫為帝嚳,帝嚳之子後稷是姬昌先祖。

喬坤也知道後稷、帝嚳、少昊都是人王,帝嚳、少昊還是五帝,卻不知道他們之間的血緣關系。

因為夏啟之前,人王並非父子相傳,而是禪讓推舉,未必人王便是血親。

軒轅黃帝點頭,將血書看過,又遞給神農炎帝看。

神農氏披葉蓋肩,腰圍虎豹之皮,看後漠然不語,也不知在想什麼。

這時伯邑考已經被童兒喚醒,「蹭」一下站起,茫然四顧,不知所措。他見著喬坤,面上便顯不滿。

他還未說話,喬坤忙打斷他,「公子切莫沖動,此是火雲宮中,這三位乃是三皇老爺。」

伯邑考反應過來,見得三皇,不敢造次,忙下拜行禮。

伏羲氏道︰「姬昌的意思我們已盡知。」

喬坤放下心來,你們知道就好,他如今完成任務,正該功成身退,「那弟子告退。」

伏羲氏卻沒讓他離去,而是問道︰「我有一言問你二人,斬一人而救千人,可乎?殺千人而救天下,可乎?」

一旁伯邑考便在那思索皺眉,喬坤卻道︰「伏羲老爺,這是兩個問題吧?」

伏羲氏道︰「這是一個。」

喬坤不敢再有言語,只思索起「斬一人而救千人,殺千人而救蒼生」的問題,私下琢磨為什麼伏羲氏要這麼問。

喬坤知道伯邑考面臨死劫,自然想得更多。

在他看來,這個問題,真正的難點在于不知道伏羲三聖所說的「一人」是誰,「千人」又是誰。

如果這一人說的是伯邑考,那答案必須得是不行,行的話伯邑考就可以去死了,死他一個可以救千萬人,不是很好嗎?

但如果這一人是指紂王,那答案只能是可以。如果不可以,將來打著吊民伐罪的旗號去討伐紂王豈不是錯了?

他有心學一下雙標,用些兩難詭辯,諸如電車難題之類的反問三皇,但終究還是沒有這麼做。

在三聖面前玩這些小心思,小聰明,實在是找死。

他這邊思索著,剛準備開口,卻突然有一種感應,這個地方不能撒謊。

在此處撒謊,會有嚴重的後果,他不知道那後果是什麼,但這後果他肯定無法接受。

于是他又把嘴閉上,不再言語。

伯邑考回答︰「若能救天下蒼生,犧牲千人當然也可。至于斬一人而救千人,那要看那一人與千人的價值了。」

伯邑考掌管西岐數年,自然懂得政治。政治便是妥協的藝術,妥協其實是一種權衡比較。

喬坤心說,這麼回答,你可真不知道怎麼死啊。估計三皇正在為救不救你而踟躕,你告訴他們如果能救天下,千人都可犧牲,這豈不是找死?

但此處不能撒謊,這便是伯邑考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他也是無奈。

他又思量,後面那句話答得倒是留了點余地,那一人價值比千人更高就能活是吧?

可是听到這種答案,他本能就反感。

伏羲氏又問伯邑考︰「那誰又來定義一個人的價值呢?從哪些方面來確定呢?」

聞言伯邑考陷入了更深層的思索中,而後眉頭緊皺,神色也痛苦起來,喬坤見著不妙,忙道︰「老爺,這算是第二個問題了吧?」

他相信伯邑考最後能給出答案,可那答案必然充滿漏洞。

價值是相對的,同樣的人,在不同場景下,對不同的人,價值是不同的。

要考慮的方方面面太多,便是再有十年百年伯邑考也未必能夠回答清楚。

軒轅氏在旁卻不禁皺眉,似乎對喬坤突然打斷頗為不喜。

伏羲氏揮手,便有一張陣圖從虛空中浮現,其上盈盈閃閃,光芒不停變換,片刻不曾停留,似乎蘊含天地至理,玄妙無窮,深奧無盡。

那陣圖光華一閃,便把仍在思索的伯邑考收了進去。

喬坤見那陣圖便感應到那是河圖洛書,是世間推衍的至寶。

河圖和洛書本為兩件寶物,後來合為一體。河圖為體,洛書為用;河圖主常,洛書主變,陰陽相抱,相互為用,不可分割。

伏羲動用河圖洛書,我這是完成任務了嗎?

喬坤見伯邑考被河圖洛書收了,心中在想,我現在可以走了?

伏羲氏又問喬坤︰「我有一言問你,我欲施法,讓你與伯邑考命格運數相換,你可願意?」

這一瞬間喬坤覺得冰冷心寒,他沒有想到姬昌所謂的方法竟然是讓他代替伯邑考去死,以此瞞天過海。

難怪姬昌說如果他願意,伯邑考就有生機。

喬坤突然有種被背叛的感覺,與其說是憤怒,更不如說是失望,心中更是無奈。原來要死的那個人不是伯邑考,而是他。

他當然不願意。姬昌在乎伯邑考的性命這無可厚非,卻沒有權力要他做出犧牲。

他並不覺得伯邑考的性命就比他的性命高貴,為何他要犧牲自己去救伯邑考?

或者說他死之後被做成肉丸給姬昌吃,對姬昌來說沒有那麼殘忍嗎?

「三位老爺也覺得我要該拿命去救伯邑考嗎?」喬坤看著三皇不禁有些失望,「我一直覺得人應該是平等的,縱然武力、實力、相貌、身份有差別,但應該是平等的。或許伯邑考對幾位老爺更有價值,但他的性命卻並不比我的更高貴。」

「我一直都覺得,我的同胞應該尊重我,同時我也會尊重他們每一個人。」

喬坤也許會舍棄性命去救一個人,卻不願這樣替伯邑考死,這樣他感覺自己被像工具一樣利用,而沒有被尊重。

而且他死後,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又是誰呢?

如果還是伯邑考,伯邑考是不是肉身成聖?

如果是他,他是不是應該感恩戴德?

伏羲氏又問︰「斬一人而救千人,可乎?」

「一人和千人在我看來是一樣的,千人和蒼生在我看來也是一樣的。」喬坤這一次對這問題並不避諱,再無多少顧忌,反正此處也不能撒謊,「重要的不是人數,而是這一切的目的和過程是否正義。」

這個時候喬坤才真的認識自身,一直以來他並不了解自己,原來他是理想主義者。

雖然有時候很功利,但他骨子里一直都是理想主義者。

一個胸無大志的理想主義者,一點點的執拗,還帶著一點點對正義的堅持。

還有,他想活著。

「我沒有想著拿你的命去換伯邑考的命。但是我希望你能答應。」伏羲氏一直都很平靜,「這命格運數于伯邑考是負累,于你卻不同,也不是必死。」

神農氏倒是甚為慈祥,「孩子,若你不願,便可拒絕。」

伏羲發話,喬坤便沒有再推月兌,「若真如此,弟子願意。可弟子也想活著。」

這只是一點簡單的要求,但伏羲卻鄭重點頭,「我可傳你活下去的本事,但一切還看造化。」說罷,便將喬坤收入河圖洛書之中。

神農氏輕聲嘆息,「活著,《洞神天帝元變經》歷經無盡歲月,竟會有人以‘活著’這卑微的念頭凝聚帝心。」

軒轅氏道︰「這樣也好。」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