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啟不止要迎接李曾伯,還要代老趙賜宴。
前往燕王府的路上,李曾伯出神地望著車窗外。
入目所見,都是和記憶中迥然不同的景象,一切都是那麼欣欣向榮,充滿著朝氣和活力,來往行人臉上也是洋溢著振奮和憧憬。
只不過短短一年多時間,就能讓這里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燕王果真是有經世之才!
其實路過平江時的所見所聞,已經讓李曾伯贊嘆不已,此時卻不得不再次驚嘆燕王的才能。
李曾伯出身名門,他祖父便是浪子宰相李邦彥,他父親是個文官,但大多數時間都負責軍事方面的職責。
年輕時,他便跟隨父親宦游各個邊疆之地,在西南,尤其是四川待得最久,一直到他三十一歲,他父親致仕後才跟著離開了四川。
其間有四五年他都在給四川制置使做幕僚,積累了許多軍政方面的經驗。
等到三十三歲正式入仕,出任了襄陽府襄陽縣的知縣,仍然算是前線地區,後來兜兜轉轉基本沒離開軍事,宋朝的三大防區都經歷遍了。
他最為崇拜的人是辛棄疾,以其為人生榜樣,向往英雄事業,因此追求事功,長期率軍抵御蒙古侵略,成為宋朝的砥柱重臣。
每當山河飄搖,邊境危急之時,他都積極進取,努力保家衛國,但現實又常常令他感到力不從心,甚至無可奈何。
他今年五十有九,常年的統帥生涯,使他對國家形勢越發清醒,舉國苟安的心態,讓他對世事前途也越發心灰意冷,衰氣漸重。
不過當他目睹到燕王帶來的種種變化,尤其是見過燕王本人後,本已死寂的內心似乎又泛起了波瀾。
或許,將來還有希望……
李曾伯思緒萬千,李夕心中已經憤恨,忍不住開口道,「阿爹,你剛才為何要輕輕放過那奸王,即便不能真的傷到他,也該讓他顏面掃地,遭萬人恥笑!」
李曾伯被喚醒,沒想到女兒居然還糾結于私仇,定定看了她半晌,直到她神情開始慌亂。
「你怎麼如此愚蠢?看來,天一自尋死路的性子,也是你這當娘的慣出來的!哎……說來也怪為父,一心撲在國事上,忽略了對你們的教養。」
說著,李曾伯臉上浮起愧疚,隨即又擔心女兒不開竅,做出什麼蠢事,便耐下性子給她講明白。
「燕王手段如何,你們已經領教過了,不用我多說,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他的心性!剛才他的舉動你也看到了,臨刀鋒而不懼,置生死與度外,這樣的性格最是可怕,你永遠不會知道他能有多瘋狂。」
李夕不以為然,「他只是篤定您不敢真的傷他罷了,演戲而已。」
「呵,篤定!?理性來說,我確實不敢傷他,但萬一呢?人的行為,並不是永遠受理性控制,退一萬步來說,敢以生死來驗證自己的推測,也絕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就比如,人人都相信虎毒不食子,可要是我這個當爹的,把刀架在你這個女兒脖子前,你會不會害怕?」
「……不,不怕。」李夕眼神閃爍。
李曾伯搖頭笑笑,「你會怕的,但是燕王真的絲毫都不怕,我這雙眼楮,絕對不會看錯的,這樣的人,有著無與倫比的自信和執著,即便是一個普通人,要麼就一棍子打死,要麼就不要隨意招惹,不然只會迎來不死不休,何況,他還是大宋江山未來的主人,一言出,可讓血流萬里。」
「他給我尊重,並不是受到規矩約束,也不是道德禮儀,是因為我對社稷還有用,對他還有用。」
「作為父親,我再勸你一次,趁早熄了仇恨之意,若是徐家人還有怨恨,你還是和離為好,若是不然,我李家只好與你斷絕任何關系,明白了嗎?」
听到老爹如此絕情的話,李夕腦瓜子嗡嗡一片,失魂落魄的,再也說不出半個字。
燕王府離著碼頭不遠,說話間便到了。
豐盛卻不奢侈的筵席早就準備好了,李曾伯的家人僚屬在正堂用宴,他自己卻和燕王來到了一座湖心亭中。
作陪的只有一個丘岳,「長孺,你我多年未見,今日必要一醉方休。」
兩個老頭很熟悉,曾多次協同作戰,算是生死之交了。
幾杯烈酒下肚,兩人聊起一些過往戰事,皆是唏噓不已。
李曾伯很是感慨,「歲月不饒人,轉眼咱們都老了,我也該如山甫兄般退下來,歸老林泉,含飴弄孫。」
起初,趙孟啟也不怎麼說話,就是微笑著陪酒,听到這里卻大笑。
「哈哈,李相,你這怕是有點言不由衷了吧……」
李曾伯臉一沉,沒好氣道,「老臣如何就言不由衷了?」
「我記得,李相在十年前就曾上書,‘祈早易閫寄,放歸田里’,一直到現在,也沒見您真的退下來。」趙孟啟嬉笑著。
李曾伯氣笑了,「殿下這意思,是說老臣貪戀權位?」
趙孟啟趕忙擺手,「沒有沒有,李相誤會了,我是說,您或許心中確實疲憊,厭倦了戎馬生涯,但若是國家有危,您卻總以天下為己任,屢屢扛起重擔,為國從不惜身,實乃忠肝義膽,萬世楷模。」
「沒想到殿下對老臣有如此高的評價。」李曾伯坦然接受這個馬屁,卻低頭一嘆,「可惜現在老臣是真的力不從心了,這天下之任,想扛也扛不動了,何況家門不幸,出了禍國殃民的敗類,哪里還敢舌忝顏說什麼保家衛國……」
這老頭這是將我一軍啊。
趙孟啟心中翻著白眼,也不想繞圈子,「我看,李相這次想要致仕,應該另有原因,您外孫的事,不過只是一個借口吧?」
「哦…那殿下您覺得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李曾伯佯做不以為然,其實很想知道燕王會有何種見解。
「無非就是李相對時局日益失望而已,」趙孟啟聳聳肩,繼續道,「李相其實一直想改變我朝被動挨打的局面,希望能更加積極主動的去破解外敵的入侵,甚至是希望我朝能夠奮起,不再局限于防御,而是主動去進攻,去恢復中原。」
李曾伯愣住了,他沒想到燕王居然真的猜到了他心底藏著的念頭。
他一直都有這個念頭,可又因為清楚國家的具體情況,知道這念頭太不合時宜,所以也從來沒有表露過,只是默默努力著,盡力為國家的改變爭取時間和空間。
可幾十年下來,國勢卻日益頹喪,令他越來越絕望,不然他一個成熟的重臣統帥,怎麼會因為一個外孫就放棄自己的抱負呢。
「殿下……您是怎麼知道的?」
「猜的。」趙孟啟笑笑,緩和一下氣氛,再說,「其實,李相去年提出的奇襲大理計劃,我個人覺得還是可行的,可惜被一幫目光短淺的鼠輩捆住您的手腳,令計劃流產,我想,李相心中應該很不甘心吧。」
「確實不甘!」李曾伯也不遮掩,甚至神情還有些憤憤,「那些人,只知困守一隅,就想保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眼中毫無大局,一個個私心作祟,口中卻冠冕堂皇,只要不合他們理念,就肆意攻擊。」
「如今蒙古人斡旋與我朝月復背,對我疆域形成兩面夾擊之勢,而四川甚至是三面夾擊,一旦蒙古人尋到突破點,切斷四川與荊襄的聯系,那蜀中即便再有地勢可依,被包圍之後,沒有朝廷後援,那也是遲早要陷落的,一旦四川陷落,荊襄必不可保,我朝傾覆之時便至!」
「本來,蒙古人攻滅大理不久,其實並未站穩腳跟,而且蒙古皇弟忽必烈又帶著大部分力量北歸,留在大理的蒙軍不過萬余,正是破襲留駐大理蒙軍的大好時機。」
「大理地形如蜀地一樣,並不利于騎兵,蒙軍最大的優勢便被削弱,我軍只要利用豐富的山地作戰經驗,加上聯合大理殘余勢力,以及烏蒙、呂告、阿永等蠻族,即便無法消滅蒙軍,也能使得大理蒙軍疲于奔命,無暇寇犯我朝疆域,也算變相破解蒙古人兩面夾擊的威脅。」
「只可惜,蜀地那些士紳守吏無膽無能,說什麼用兵于域外,乃是本末倒置,去他娘的本末倒置,他們知道個屁的本末,而朝廷只想地方安靖,不願多事,居然也認同了他們的謬論……」
「眼下錯過最好的時機,就算朝廷改弦更張,同意用兵于大理,恐怕也難以有實質收獲了。」
也許是喝了酒,李曾伯借著燕王提起的話頭,把心中積攢已久的抑郁一股腦的發泄出來,說完還拿起酒壺直接往嘴里灌,仿佛想以此澆滅心頭怒火。
丘岳趕忙把酒壺搶下來,「長孺啊,剛才你還稱自己老了呢,怎麼,這就著急要去躺板板了麼!?」
心中有氣就好,就怕你是真的死了心。
趙孟啟暗自一笑,「咳,李相的話,我還是有點不敢苟同!」
「嗯!」李曾伯怒目圓睜,雙眼通紅,火星四濺,「殿下這話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也認為老臣是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不不不!李相別急嘛,你這樣子,仿佛要吃人一般。」
趙孟啟還調侃起來,一臉欠揍的樣子,看得李曾伯牙癢癢,「今日殿下若是不能給老臣一個說法,就休怪老臣…老臣……」
實在想不出什麼有效的威脅,被卡住了。
還好趙孟啟及時解釋起來,「我的意思是說,其實也不算晚,照我估計,蒙古人的全面進攻還在籌備中,應該還需要兩三年,在這其間,我們若是措施得當,或許能利用大理蒙軍做做文章……」
花了半個時辰,把自己的想法想李曾伯和盤托出,「所以請李相再次坐鎮荊南廣西,錢糧政策方面,我都會設法給您最大的支持,半年後,我便能派出一師東衛軍,作為李相手中的機動力量。」
李曾伯激動萬分,「殿下此言當真!?」
「當真!比珍珠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