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中旬,晉國在大旱後又遭蝗災,魏氏官民坐視蝗蟲吞食即將收獲的糧食不敢捕殺,只知道磕頭祭拜,修建神蝗廟……info魏曼多更是公然譴責,說這是晉國的執政者修德不夠招致的天譴,把輿情的矛頭指向趙氏。
趙無恤不背這個鍋,他公開反駁說︰「蝗災猖獗,眼看禾稼被蝗蟲嚙食無收,百姓饑餓死亡,魏卿為政者這時不想辦法挽回,卻出來譴責別人,汝連日祭祀,螽斯依舊,何補于抗災?又怎麼對得起之下的百姓?」
于是趙無恤以救災的名義,調遣了數千武卒進入長子郡,幫當地百姓搶收糧食,能割多少是多少。不過有趣的是,在趕赴各縣鄉的軍隊里,也跟著幾名不提鐮刀,也不拿矛戟的人。
這些被趙無恤戲稱為「文工隊」的人,是近年才設置的特殊兵種,他們來源于陶丘市肆的「百戲」,也就是表演為生的職業,其創始人是陶丘著名的戲人優莫,優莫被趙無恤帶到鄴城,本以為是來給上卿取樂的,誰料被安排了這個一個職責。平日帶著一群戲人,在軍中玩玩角抵,耍耍雜技,讓士兵們樂呵樂呵,省得軍中生活太過嚴肅沉悶惹出禍患來。
但他們這次不耍那些,只是靠一張嘴吃飯。
戲人們到了地方後,當即在鄉社集合百姓,當著所有人的面表演了別開生面的「曼衍之戲」,既簡單的故事相聲,演的是趙無恤給他們選定好的劇本,但允許臨場自由發揮。
小城台谷邑,原本是鄉射禮的土台子上有兩個人,一個人穿著一身陋衣,飾演因蝗蟲過境而失去了一切的農民,另一個穿著冠帶,飾演到鄉下賑災的趙氏官吏。
扮演農夫的那個人演技不見得好,卻十分賣力,一出場就一陣唉聲嘆氣。
「飛蝗過境,田間地頭密密麻麻,家中卻顆粒無收。」
說到悲時,他以頭搶地,引發了台谷邑百姓們很深的共鳴。
就在這時,一聲鑼響,扮演趙氏官吏的那個人立刻跳了出來,大聲說道︰「既然如此可惡,不如撲殺之!」
扮演農夫的人作大驚狀︰「上吏說笑了,螽斯乃是神蝗,祭拜還來不及,豈能殺之?」
「才不是什麼神。」扮演官吏者斷然否認。
他轉過頭,對所有百姓宣告道︰「神者,人主也。晉國山川神明,四岳山神四水河伯,都要由趙上卿認可才算數,其中卻不認識什麼神蝗、蟲王。君不聞上卿前幾日在長子城外怒斥‘爾食余百姓五谷,如食余之肺腑,余食爾血肉方能解恨!’仰天吞蝗,于是一地蝗蟲盡數飛走,不敢為害麼?可見這些飛蝗是假神,畏懼真的明主。」
見百姓們將信將疑,他又補充道︰「宋國的大巫祝汝等可知道?天下最料事如神者,最受天道恩寵者,她也傳話來晉國,說這次蝗災與什麼人間失德,上天報應毫無關系。」
「那螽斯到底是啥?」扮演農夫的戲人恰到好處地發問,這個問題也是淳樸的百姓想問的。一如魏氏鹽氏之女看到的一樣,那種飛蝗滿天情形如此震撼,讓他們心生恐懼,下意識地以為這不是凡俗力量能造成的。
「螽斯就是蟲豸,跟叮咬你的蚊子,糞坑便嗡嗡亂叫的蒼蠅,都是蟲子的一種!不信你去田間瞧瞧,地上全是蝗蟲蛋,到了來年,就會生出新的蝗蟲來。」
扮演官吏的戲人轉頭,對百姓們大聲質問道︰「天生萬物以養人,可見人乃萬物之靈,至高無上。而這些蟲豸,卻是世上最低等的東西,成群結隊只是其習性而已,汝等會朝拜廁所里的白蛆麼?汝等會祭祀臭水溝里的蚊子麼?」
眾人這下憤怒了,紛紛大吼道︰「自然不會!」
「那為何還要怕什麼神蝗呢?」
眼見飛蝗神秘的面目已經被拆穿,群情激奮,真正的趙氏官吏才站了出來,大聲宣布道︰「既然如此,二三子與其坐視飛蝗食糧,不如捕蝗!上卿有言在先,得蝗一石,可換取糧食一石!」
「蝗蟲可以換糧!?」
千言萬語,都比不上這句來的有效,在戲人的表演下,對蝗蟲不再有神秘感的鄉人開始集體出動,加入到抗擊蝗災的大軍里……
……
趙無恤既然提出要與蝗蟲對抗到底,自然也有準備。臨漳學宮里的學子所學十分繁雜博廣,除了魯班為首的工科,史趙為首的圖書愛好者,和萇弘為首鼓搗天文器械,描繪星圖的那些人外,甚至還有修「格物致知」的一批人,為首的叫做王生……
他們也不做別的,趙無恤的私庫出資,包管這些人衣食住行和所需的器物。他們只需要一人尋找一種東西,使勁觀察就行,比如有觀察蝗蟲的,有觀察竹子的,有觀察犬馬的,實際上就是玩兒,跟後世八旗老爺兵玩兒鳥雀一樣。不同的是,他們還得記錄和總結,一年到頭時,交出記錄的進展和心得來,證明不是在吃白飯就行。
生物科學的體系趙無恤沒法從頭建立,但大量的觀察材料卻能做出來,正如亞歷山大為亞里士多德創造的條件一樣,什麼稀罕物都往學宮送去研究記錄。
在這過程中,觀察蝗蟲的那幾人對于蝗蟲的生長與環境氣候條件的關系,倒也有些見地,比如他們總結道︰「蝗初生,其大小如粟米,數日則大如蠅,能跳躍群行,其名為蝻。又數日,能群飛,其名為蝗。飛蝗所至之處,喙不停嚙,殘害農稼,唯不食豆類、麻類……又數日,雌蝗產卵于地下。地下之卵,十八日復為蝻,蝻復為蝗,如此反復傳生,不出十年,一蝗之子孫千千萬萬矣……」
他們還解決了蝗災產生這一千古謎題︰「蝗之所生,必于大澤之涯,必也驟涸之處……故晉國大鹵澤春盈秋竭,乃飛蝗成災發源之地!」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昆蟲學記錄吧……」趙無恤也為他們的成就而驚訝,自己那點私庫的錢沒白花啊,不過目前他只是讓人研究與農業相關的各種生物,作為農學的補充而已。
也是利用這些觀察記錄,他得出蝗蟲有趨光習性,于是便讓長子郡各縣于夜中設火,火邊掘坑,吸引夜間的飛蝗過來送死。有的官吏對除蝗心存抗拒,立刻被撤職,趙無恤宣布,若縣吏听任蝗蟲食禾,導致百姓絕糧,要對後果負責,到大理寺法庭上接受審判!
在這種情形下,長子郡各縣都積極搶救糧食,同時組織百姓除蝗。除了夜間用火吸引外,還在田間掘長溝,每隔一定距離掘溝一條,發動農民敲鑼,驅趕。米粒大小的蝗蝻受驚跳入溝內,即以泥土填入掩埋。對漏網的成蟲飛蝗,用繩兜兜取,布袋盛貯,總之無所不用其極。
除了人力外,雞鴨鵝和林間的鳥雀這次可幫了大忙。長子靠近少水的地方有不少養鴨人,蝗災來的時候別人憂心,他們卻欣喜若狂,打開鴨舍放鴨,猶如草原民族的放牧牛羊一樣。
最初忌憚魏氏那邊傳過來的「神蝗」之名,只能偷偷放,到後來趙無恤鼓勵,則是大張旗鼓地放。據說一只大鴨一天能吃掉蝗蝻兩斤,則一百只鴨每天的食蝗量達兩百斤之多!
趙無恤在驚訝和表彰之余,也可惜現在只能亡羊補牢,來年得在各地多養些雞鴨,防止蝗蟲卵孵化的下一代蝗蝻再度成災。根據「格物」一派觀察得出的結論,又在長子郡低窪積水和有水草生長的地方發動農民割草,曬干後既可作燃料,又清除了蝗蟲產卵的場所。
最後,鑒于蝗蟲不食芋、桑、菱芡、豌豆、綠豆、大麻等,他便鼓勵長子郡明年可以多補種這類作物,有利于防止蝗災危害。
以上的方法可以說已經相當周詳,只因蝗災來的迅猛猖獗,所以收效也受到限制,但與魏氏求神拜鬼的烏煙瘴氣相比,已經好上太多了。
從七月中旬到八月初,半個月時間內,長子郡各縣共計撲殺蝗蟲十四萬石。趙氏領地廣闊,從鄴城常平倉里源源不斷有糧食西運,以這種方式賑濟長子民眾,讓他們免受饑荒之苦……
付出了勞動,得到了過冬的糧食和來年種子,百姓自然欣喜若狂,唱著」勢將去彼,還吾樂鄉!」高高興興把家還。趙無恤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也更加高大起來。
一位能帶領他們渡過天災的明主……
一位所到之處產生奇跡的賢君……
這種奇跡不是偽造的神跡圖讖,而是讓千人萬人凝結到一起,團結起來與萬惡蟲豸對抗。
不過在百姓的口口相傳中,各種因素作用下開始減緩的蝗災,卻被說成是「趙上卿仰天吞蝗,于是上天感動,讓蝗蟲飛到別處」……
趙無恤不知道他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他正在長子城內,听群臣討論要如何處理那十四萬石蝗尸,還有不斷由農民交上來,活蹦亂跳的蝗蟲呢……
他听了一會,都不合心意,于是站起來笑道︰「二三子辛苦了,今日便到此為止罷,明日休沐一天,余在郡守府邸大宴群臣,長子郡各官署長吏務必到場!我會讓庖廚炮制一份別開生面的大餐,犒勞汝等!」
ps︰今天有事就一章抱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