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天才壹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info
ps︰等會還有一章
江南之地水道縱橫,吳人生活中幾乎離不開舟楫,舟楫對于他們而言,就好比中原人的牛車馬車一般,所以吳地也是世界上最早開鑿運河的地區之一。二十年前,吳王闔閭為了方便舟師伐楚,便讓伍子胥在太湖和長江之間開挖了」胥河「,這也是中國第一條運河。
到了夫差繼位後,他的雄心比其父更大,有鑒于十年前與趙無恤爭宋,以及前幾年與楚國爭陳、蔡,吳師總是苦于交通不便,無法將江南的兵甲、糧食運到淮上。在伯嚭的建議下,夫差決定延續他父親吳王闔閭時對胥河的開鑿,在大江以北也修一條運河,這條運河的源頭是邗城,也就是後來的揚州,故其名便是「邗溝」。
夫差為了避免伍子胥在身邊呱噪,這幾年已經將他發配去修「邗溝」去了,但與長度僅數十里的胥河不同,「邗溝」計劃自長江引水北流,最終匯入淮河,全長三百余里。縱然江淮之間水網沼澤縱橫,有些地方只需要以較短的人工渠道將兩個湖泊或者天然河道聯接即可,但想要挖成,也要耗費不少人力物力……
但夫差並不在乎,雖然伍子胥有所勸誡,但他認為以吳國國力之盛,區區一條運河不在話下,這里面,又何嘗沒有與北方趙氏開鑿「衛渠」叫板的意思。
此刻提及邗溝,夫差意味深長地笑道︰「邗溝之鑿,多半是役使五湖以南的越人來做,這樣,叔祖父和伍子就不用擔心越國有余力做吳國的心月復之患了!」
季札還待再勸,但夫差心意已決,他說道︰「讓伍子抓緊開鑿此水道,若勞役不足,大可役使徐、鐘吾、群舒之人來做工,待明年邗溝全線暢通之時,便是寡人率兵北上之日!」
……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在遙遠的晉國,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豐收,趙氏的地盤現在已增加到了一都九郡,人口四百余萬。雖然因為去年又是大旱又是蝗災,導致今年收成也不怎麼好,但鄴城、太原、河內、東陽、河間、上黨這幾處至少還有糧食可收,百姓溫飽不成問題;代郡和上郡本來就不是產糧地,也不必多做指望;倒是昔日的產糧重地河東,因為兵禍連連,幾乎是顆粒無收,從秦國處割取的馮翊也不容樂觀……
從河西回來後,趙無恤先在新絳籌備成立了河東郡,讓任章招募戰爭流民恢復生產,同時不得不耗盡常平倉里的余糧,用來接救濟河東數十萬嗷嗷待哺的饑民……雖然增加了這個大郡,但短時間內卻成了趙氏的負擔。
光靠賑濟是賑不過來的,正好其他各郡大部分征召兵復原回鄉進行秋收,趙無恤索性在河東征召了萬余人,稱之為」河東新軍「,隨武卒去河內集結訓練,他則回了鄴城,與計然商量如何將新增加的兩個郡納入趙氏的經濟體制里,盡快轉虧為盈。
忙活到七月份時,他也得知了宋國變故的新進展。
商丘宋軍因吳國干涉,受阻于彭城腳下,而樂溷也沒熬過去,于上月去世……
「哀呼吾兄子明……」在鄴城,連續幾天趙無恤都在為死去的宋國大司城樂溷遙祭,安慰他的夫人樂靈子不要太過傷心,他的嫡子趙恆生于趙氏滅代之年,如今已經六歲了,已經十分懂事,也知道陪著母親,穿著孝服為舅舅守孝。
樂靈子在頭幾天哭得形容憔悴,畢竟這是她唯一的兄長,不過她很快就冷靜下來,轉而關心起司城樂氏的未來來……
樂溷的長子名為樂茷,說起來他的出生很尷尬,正是在樂溷為其父樂祁守孝時違禮而生的……現在已經十五六歲,已繼承大司城之職,樂氏有老成持重的家老和家司馬撐著,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不過宋國現在的情況極為不穩,宋公糾和皇氏、司馬子牛跑到了彭城,抨擊佔據商丘的樂氏是叛逆。而商丘宋人則一口咬定宋公失德,已經被大巫革除了君位,宋國現在的國君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玄子」。
八月份時,趙無恤布置完國內事務,借口籌備救援樂氏,離開鄴城到了河內,一個低調的使團已到達朝歌城,一個襁褓在巫祝和母的小心看護下,遞到了趙無恤的面前……
這就是被宋人傳得神乎其神的「玄子」,也是讓他們有勇氣背棄國君的憑證。
豆粒大的小嘴,沉睡中被驚擾後顰起的淡淡眉毛……雖然才半歲不到,但像誰不像誰,眼眉間已經能看出點名堂了。
趙無恤孰視良久後,展顏而笑,輕聲說道︰「此子似我……」
……
八月秋高,西征的趙軍武卒已在河內休整了月余,因為家鄉顆粒無收只能硬著頭皮加入趙軍的「河東新軍」也被武卒手把手地訓練了一個多月。
「雖名新軍,其實里面不少人曾是魏氏的兵卒,甚至還有不少所謂的魏武卒,也多虧了魏氏操典、體制都是照搬趙軍,所以基本不需訓練,這些兵卒便能成行成列,再教之以軍法,便能有模有樣了。」漆萬向趙無恤匯報著這支新軍的成軍情況,比起重頭訓練,收編降卒也是一種極好的擴軍方式,反正這些人的親眷都在河東,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若現在拉出去,這支新軍能作戰麼?」趙無恤關心的是這一點。
「許多人還沒忘記戰敗被俘時的情形,降卒士氣不高,跟著武卒打打順風仗還行,若是攻堅就差強人意了……」
趙無恤頷首,心里也在為這時代低下的戰爭效率而感到無奈。
樂氏是他的姻親,南子是他的情婦,要想實現狸貓換太子,讓子商取代宋公,救宋就勢在必行。
但彭城的宋公糾之流只是跳梁,真正的威脅,是不斷聯結起反趙同盟的齊國陳氏,以及對宋魯泗水躍躍欲試的吳國。
在孫武的建議下,趙無恤與連橫的交戰主要集中在西線,東線只是牽制,故趙軍未能深入齊國,齊軍也奈何魯、衛不得,齊國雖然屢遭失敗,但這個海岱大國的底子在那里,不容小覷。
吳國更是江淮之間冉冉升起的軍事強國,齊國的經濟和吳國的兵卒互補,便足以對趙無恤的魯、宋秩序造成巨大沖擊。
好在齊軍無膽,一直龜縮于夷儀、高唐、平陰以及齊長城一線。
而考慮到吳國也剛剛和楚國結束一場大戰,吳王夫差沒有盡遣吳甲北上,他先派遣數千人進入彭城附近,協助宋公糾維持現狀,按照屈敖送來的密信,要到明年江淮間運河修通,夫差才會揮師北侵——不過隨著趙吳矛盾日益擺上台面,屈敖是越來越受提防了,他現在除了協助伍子胥修鑿邗溝外,竟無一官半職。
吳國有自己實力不濟,必須拖到明年的苦衷,趙無恤又何嘗沒有呢?
他也向孫武請教過如何對吳、齊作戰,但孫武在趙氏與秦魏為敵時還不吝建言,讓趙無恤制定了起兵以來最成功的一次三線大包圍戰略。可輪到他的老東家和母國時,卻一言不發了,只是拐彎抹角地說什麼」役不再籍,糧不三載。「這意思是,善于用兵作戰的人,兵員不征集兩次,軍糧不運送三次……
此言正好戳中趙氏的要害,經過大半年的鏖戰,趙氏已經透支了數年之糧,武卒疲憊,役兵的心思也全在家里的田地上,甚至連攢了幾年的萬余匹戰馬,也在千里奔襲中死傷近半,虞喜的代郡騎兵已經有不少人無馬可騎……
若再窮兵黷武,與齊、吳立刻展開長年累月的大戰,只怕國內也會吃不消。
「趙氏今年內無法再用兵于千里之外,故宋國的局勢,只能讓曹、魯遣兵去支援,維持現狀。」
在趙無恤的計劃里,救宋、伐齊、抗吳之役只能推遲到明年,和夫差一樣,他同樣要等一條運河挖通,那就是子貢忙活了三四年的「渮水」。
鐵路公路修到哪,現代文明的征服就能到哪,上古時代也一樣,運河修到哪,大軍就能調度到哪……
「一旦明年春天渮水修成,將連接濟水和泗水,使得趙氏的兵卒和糧食可以直接從大河抵達泗上,如此方能與吳國爭雄!」
「不過這還有一前提。」在朝歌舉行的軍議上,趙無恤的手指緣濟水而上,到達了河濟交匯之處……
古濟水的流向在《禹貢》中這樣記載︰「導水東流為濟,入于河,溢為滎,東出于陶邱北,又東至于渮,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入于海。」
趙無恤所指的濟水河道,其實也是黃河的一條故道,在滎口分離,又獨自東奔。
而滎口,現在仍在鄭國境內!
舊仇新怨,正好一起報了!
趙無恤對眾人言道︰「昔日晉楚欲爭中原,必先爭鄭,如今吾等欲宋國,必先佔據濟水,救宋之役,當從伐鄭開始!」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