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某個身材不高的大胡子難得地取下一直叼在嘴里的煙斗,笑道,「中國的那些土地革命者竟然消滅了4萬日本猴子?」
「日本方面並未否認,尊敬的斯大林同志。」,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莫洛托夫雖然貴為蘇聯的第二號人物,在斯大林面前卻一直都是畢恭畢敬,不過見斯大林心情不錯,他膽子也跟著大了一些,難得地主動向其提議道,「如果中國同志真的取得了這樣的勝績,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給予他們一定的支持,讓他們給予日本軍閥更大的打擊?」
「先查清事實再說。」,斯大林很快就斂起笑容,拿起煙斗吸了一口,自言自語道,「對外情報工作是該加強了,真不該將別爾津派出去」
而在這時的柏林,一個小胡子則是面色變幻不定地陷入了沉思,「想不到那些日本猴子竟然連中國的叛軍都打不過,他們真的有能力幫助帝國夾擊蘇俄嗎?或者我們應該重新考慮對華政策?」,但很快他就猛地抬起頭來,拍著桌子大叫道,「叫卡納里斯(納粹德國軍事諜報局局長)過來!我要詳細的情報,越快越好!」
一個既是蘇共黨員也是納粹黨員的德國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紅色諜王」佐爾格,通過他在遠東的情報網絡、尤其是畢業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的《朝日新聞》記者尾崎秀實,查清了日軍的準確傷亡數字與那幾次戰斗的大致經過,並分別向莫斯科與柏林進行了匯報
大胡子當年曾經指揮過察里津保衛戰這種硬仗,對于軍事遠不像後世很多人以為的那樣無知,他只是粗粗看了一下就意識到,出現如此夸張的戰果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偶然性,那支紅軍部隊應該不會真的強大到足以一下子殲滅4萬日軍。但其中至少有一萬多日軍確實是其硬踫硬吃掉的,以此來看,這支紅軍現在的實力至少也足以與一個日軍師團抗衡,即使是斯大林,對其也無法繼續無視了,但對于莫洛托夫扶持中國同志的建議,斯大林還是立刻就否決了,「即使他們比我們原先估計的更加強大,也不可能與現在就有二百萬、並且隨時可以動員更多部隊的中國政府軍相提並論,何況中國對于蘇聯的價值,並不在于消滅多少日本猴子,而只需要拖住他們、為我們的工業化建設和紅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爭取時間就行,在這方面中國的蔣政府無疑更加值得信賴,無論是縱深還是兵力,那些土地革命者都望塵莫及。等到我們的工業化完成,武裝起幾百萬、上千萬的強大紅軍,無論是西方的帝國主義,還是東方的帝國主義,都將粉碎在蘇維埃的鐵拳之下,區區幾萬日本猴子,又算得了什麼?」
而小胡子方面,也「英雄所見略同」地作出了同樣的判斷,但心底里畢竟還是對日軍戰力有些失望,從此還是不可避免地更加輕視日本,加之德國現在急需中國的豬鬃與鎢、銻等稀有金屬,因此與歷史上相比,國府從德國換到了更多的武器裝備。但因為「贛匪」的死灰復燃,國府自35年下半年開始,就無法依約向德國提供足額的鎢砂,使得德國的戰爭儲備遲遲無法完成,嚴重影響了小胡子的擴軍jihua,令小胡子漸漸有些著急起來
挺進華北以來一系列的勝利,不但有力地駁斥了國府對于赤色黨的污蔑之辭,胡衛東也一下子成為了國內婦孺皆知的大英雄,這帶來的一個直接影響就是,投奔蘇區的人才大大增加了。這些人中不乏後世名聲赫赫的學問大家,其中甚至有目前已經是shijie級專家的大牛,比如協和醫學院生化系主任吳憲(注1),而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吳有訓與周培源、化工系教授張大煜、數學系助教華羅庚、研究生錢偉長、即將畢業的錢三強、何澤慧、王大衍、物理系在讀大學生陳芳允,北洋工學院在讀大學生吳自良,北大物理系助教郭永懷、地質系助教丁道衡後世也都是國內各個科研領域頂尖的專家學者。…,
此外,還有一些重要人物是胡衛東特地派人拉來的,比如shijie級的地質學泰斗李四光、氣象學家竺可楨、目前在山東大學任教的物理學家王淦昌與生物學家童第周,以及國內中醫界的第一人施今墨,而方法也各不相同。
李四光的思想一向激進,對赤色黨素有好感,加之此時他雖然已經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概念,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根本沒人支持,甚至就連他有著詳實證據的「廬山第四紀時期曾經存在過冰川」的論斷,也被看不起中國人的國外地質學界與盲從國外權威的國內地質學界輕率否定。不服氣的李四光正準備再上廬山搜集更加有力的證據,胡衛東卻通過地下黨向其致信盛贊地質力學,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頓時被李四光引為知己,加之李四光本就是一個堅定的愛國者,光是為了抗戰這一條,就足以令他放下一切,接受胡衛東的邀請前往洛陽了。有了這位百年不遇的地質天才,加上孫越崎這個擅長礦業管理的杰出人才,豫西蘇區地下的豐富礦產資源有望得到充分開發,這對處于敵人包圍之中的豫西蘇區來說,其意義怎麼高估也不過分。
注1︰吳憲在shijie上第一個提出了測定血糖的方法,並發現了蛋白質變性與復性的規律,這兩大貢獻(尤其是後者)都完全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但由于當時中國在shijie上毫無地位可言,加之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國際科學界確實人才輩出,最終與諾貝爾獎無緣,但即便如此,在1936年時,吳憲已經是shijie公認的一流生化專家,同時也是國內最優秀的醫藥化學家與營養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