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輝這面大旗不但對于十五集團軍改造和轉化日軍戰俘大有幫助,甚至在日縱對蚌埠的進攻中也起到了明顯的作用,鬼子軍心因此動搖不說,抵抗的意志也遠不似一開始那麼堅定了,結果日縱只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佔領了全城,俘虜和投降的日軍總數超過12000人,攻堅戰能夠抓到這麼多戰俘,這在十五集團軍的歷史上還是頭一次(不算青島那種渾水模魚的奇襲戰),而日縱的傷亡卻只有8000多人,這無疑要比白石智久戰前預計的少得多。昔日也曾經是北一輝信徒的白石智久不禁感嘆道,「縱然前輩活著的時候從未重視過普通士兵的作用(注1),但因為他的思想和主張反映了下層官兵的普遍訴求,依然有很多他素未謀面的日本人將其視為精神上的導師,如果他當年就能意識到蘊藏在最下層的liliang,或許現在的日本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雖然攻打蚌埠遠比預料的更加順利,但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也立即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首先,南京的鬼子聞訊後立即派出了城內僅有的一個野戰師團第18師團星夜北上,希望能將蚌埠盡快奪回,保住第2軍20萬人的後路。第18師團曾經是日本的一個常設師團,但戰前一度遭到裁撤,全面抗戰爆發之後才得到重建,兵力與裝備較開戰時的那十幾個常設師團有所不如,但比特設師團又要稍強一些,而其戰斗力更是不弱,甚至要超過包括近衛師團在內的很多常設師團。
但是這樣一來滬寧杭地區的日軍兵力就變得更加空虛,新四軍第4支隊的司令員兼政委譚震林乘機率部北上逼近南京,還說動了第1支隊的陳毅一起過來「喝湯」,須知在新四軍的四個支隊中這兩個支隊明顯是要強出一大截的。隨便哪一個都比除了這兩個支隊之外的全部新四軍加起來都要更強,即便現在只帶了野戰部隊,兩者加起來也有七八萬人之多(注2)。而且武器裝備並不比鬼子留守後方的那些增設師團乃至治安師團差多少,如果是踫上鬼子的守備隊和獨立守備隊,甚至還有一定的優勢,結果新四軍的江南根據地迅速擴大。而日軍對于長三角的控制力則出現了嚴重問題。第4支隊的前鋒甚至一度打到了南京城下,而南京到上海的鐵路線更是頻繁遭到襲擊,為此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部被迫向國內求援。但卻因為滿洲局勢告急,日軍大本營根本無暇他顧。
無奈之下,南京日軍在向徐州的總司令俊六請示並得到同意後,下令將原本布置于西線逆長江上溯對國民黨軍發動「攻勢防御」的兩個野戰師團抽調了回來,並一口氣將合肥以西的日佔區全部放棄,騰出了大量兵力,這才總算是暫時穩定住了長三角精華地帶的秩序。
日軍大概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麼做卻反而激起了中國軍隊內部的矛盾,這兩年來新四軍一直為地盤太小而著急,發現鬼子東撤之後立即就將那些日軍棄守的地盤都給搶佔了下來,而國軍的將領擔心日軍東撤其中有詐,沒有果斷追擊。而是先向軍委會上報此事,以免因為自己擅作決定而背負罪責,結果等到老蔣的命令下來,那些地盤都被新四軍搶得差不多了
國軍方面當即要求新四軍無條件交還那些地盤,遭到拒絕之後更悍然對進駐皖西的新四軍發動了進攻,但令老蔣難以置信的是,國軍兵力明明多出兩倍卻反而被打得大敗。由此,里子面子全都輸光了的老蔣對于新四軍愈加憤恨,又考慮到赤色黨這兩年來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自覺再不動手只怕以後就只能等死,他終究還是在抗戰已經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下了與赤色黨徹底翻臉的決心
雖然日軍靠著收縮兵力,暫時保住了滬寧杭,但卻也無力再對北上進攻蚌埠的第18師團派出增援,不過野戰師團畢竟是野戰師團,白石智久可絲毫不敢大意,要知道日縱現在也就2萬出頭的兵力,其中還有五六千傷兵,而那12000多俘虜的鬼子也必須分出足夠的liliang看管,否則搞不好就會成為一顆不定時的炸彈。若是僅僅如此也就罷了,白石智久接到的任務畢竟只是守住蚌埠,而即便蚌埠缺乏堅固的工事保護,也至少可以據城而守,城內的建築總可以利用一下,至少總比攻堅要佔些便宜,但問題是石原莞爾得知蚌埠失守後也迅速率軍南退,想要趁著日縱立足未穩的機會兩面夾攻奪回蚌埠
好在北面的敵人兵力雖多,暫時卻只有一條鐵路大橋可走,他們的兵力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而投鼠忌器的日軍又不敢用大口徑火炮對付守橋的日縱官兵,打起來束手束腳,而日縱不需派出多少部隊守橋,只需要安排足夠數量的機槍手用火力封鎖住橋面就行。事實上白石智久之所以沒有采取炸橋這一看上去更加穩妥的辦法,固然是想到中國建一座鐵路大橋並不容易,也是想著利用這座鐵橋多刷點戰績
注1︰北一輝及其黨徒所組建的各種組織都必須是軍官才能加入,而因為他的思想深受日本上層疑忌的緣故,成員里面又基本沒什麼高級軍官,結果便是下不接地氣,上不能通天,失敗是理所當然的
注2︰這個時空因為發展區域受限(一是因為中央把江淮地區劃給了十五軍,二是因為鬼子在這個時空連武漢都沒打到,淪陷區面積小,新四軍又不好主動搶國統區的地盤,因此自然很難發展起來了。),新四軍的兵力較歷史同期少了很多,到1938年底的時候加上地方部隊和民兵游擊隊也就20萬人,其中野戰部隊不到十萬,但因為有贛南的小工業基地和兵工廠支持,武器裝備和彈藥量卻是歷史上的新四軍所望塵莫及的。(未完待續。)